近日(2021年12月23日),瑞典開發新冠抗體療法的Vir Biotechnology宣布,其團隊已鑑定出多項可中和Omicron變異體的廣效性抗體。此外,他們也針對已接種疫苗,再遇到Omicron時血清抗體的防禦力作出統計:嬌生(J&J)、俄羅斯衛星五號(Sputnik-V)、中國國藥(Sinopharm)三疫苗幾乎無力抵抗;莫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BioNTech和阿斯特捷利康(AZ)則對Omicron的中和力減少了20-40倍。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
該研究指出,多數以受體結合為導向(receptor-binding motif, RBM),也就是以病毒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作為標靶的單株抗體,對Omicron變異體幾乎都會失去效力,而在他們試驗的多種抗體中,部分具有廣泛中和力的單株抗體,是透過識別RBM以外的抗原位點,來達到中和效果。
這些抗體包括sotrovimab、S2X259,以及S2H97。
該研究也指出,Omicron所造成的「免疫逃避」問題,代表著新冠病毒抗原在變異時的重大轉變。據研究,Omicron在棘蛋白處共有37項突變,這些變化可部分解釋為何Omicron會如此迅速地傳播,且已接種疫苗或過去就曾確診的人,仍會被感染。
該研究中,為評估棘蛋白(spike protein)突變的影響,研究人員設計了無感染、複製能力的假病毒(pseudovirus),包括具有Omicron和其他變異株的假病毒。
假病毒研究發現,Omicron棘蛋白與人類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是病毒原始株棘蛋白的2.4倍,且甚至可有效與小鼠的ACE2受體結合,表示該變異體很可能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間互相傳染。
此外他們也發現,不論是曾感染病毒原始株和其他早期變種病毒的人,或是已接種目前6項常見新冠疫苗,這些人的血漿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力都已降低。
其中,接種嬌生、俄羅斯衛星五號、中國國藥三項疫苗者,血漿抗體幾乎無法阻止Omicron感染;接種兩劑莫德納、輝瑞/BioNTech和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者,對Omicron的中和力減少了20-40倍。
而曾被感染、康復後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抗體活性也降低了約5倍。
參考資料:
1.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825-4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