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日,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臨床神經科學團隊,比較共近800例新冠肺炎確診者與健康人的腦部影像後發現,即使只有輕症,病毒仍可能造成包括:特定腦區灰質變脆弱、腦組織受損、全腦體積減少等腦損傷;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雖這些損傷是否會產生終生影響,仍有待研究,但由於這是目前少數針對輕症患者的腦部病變分析,因此深具代表性。
該研究共分析了785名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參與者的腦部影像變化,分析族群年齡介於51~81歲,其中401人在平均間隔34週的兩次腦部掃描間,曾確診新冠肺炎,並只有15例為重症病例,其餘皆為無住院的輕、中症。
研究發現,確診者在兩次掃描間,「認知衰退」更為明顯,且該問題似乎與小腦受損相關。
論文指出,比較健康人和確診者的腦部掃描後,他們發現確診者腦部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和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gyrus)區域,灰質的硬度和組織連結下降更多。
而在與初級嗅覺皮質(primary olfactory cortex)具功能性連結(functionally-connected)的區域,確診者的組織受損較明顯,且全腦的體積減少更多。
該研究也評估了參與者的認知變化,發現在前後兩次評估時間點,曾確診者的認知功能下降較多。
此外,若排除15名重症患者進行分析,以上感染後造成的認知和腦部變化,仍然相當顯著。由於至今多數與腦部相關的新冠肺炎研究,都集中在重症、住院患者身上,因此這項發現格外重要。
研究人員也表示,該研究受限於時間較短,僅有不到20%的參與者,距離確診已有六個月的時間,因此對於感染後更長時間的腦部變化,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感染後造成的損傷,是否會長時間存在,或會不會進一步造成大腦結構的其他變化,包含腦部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可能變得更脆弱、影響記憶與情感等。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69-5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