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慧表示,以上市櫃為目標的新創公司,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行銷宣傳就是與「財經媒體」的溝通與互動,透過新聞報導的權威性來增加企業形象及產品的公信力,以建立並運用「財經公關力(IPR)」,包含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 IR)以及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 PR)。
而新創公司如何在相對有限的資金、資源下,制定正確且有效的公共關係策略,楊淑慧指出,有五大關鍵密碼,包含為什麼說?對誰說?何時說?怎麼說?說什麼?以及最後的成效追蹤。
楊淑慧表示,每一次的對外溝通,新創公司必須先想清楚溝通的目的、預期達到的效益,再擬定策略。
只有建立起正確關係的媒體曝光,才會累積企業的價值、否則可能只是一場煙火秀。一時絢爛卻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媒體宣傳並不是曝光量大就是好,關鍵在於是否打進對的溝通平台,目標的受眾族群(TA)是否正確,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廣與外溢效果。」楊淑慧強調。
楊淑慧表示,若以新創公司邁向上市櫃的角度出發,受眾便是財經媒體與投資人,而投資人的資訊來源仍然是「財經媒體」,因此如何與財經媒體互動十分重要。
她指出,台灣的媒體現況僧多粥少,財經雜誌每周平均報導20家公司,新創公司更難爭取到關注與版面。
財經媒體有固定的記者處理上市櫃公司,新創公司可以從中找到與自己產業別類似的公司,其負責記者、媒體平台為何,以爭取曝光機會。
楊淑慧提醒,新創公司在投放訊息時,要注意不同媒體具有不同的生態與特性,「報紙忌獨漏、雜誌求獨家、電視重畫面」,因此,像是雜誌記者就有可能較喜歡專訪,較不喜歡聯訪。
此外,像是PC home新聞、Yahoo新聞、富聯網等等平台都會轉載主要財經媒體的新聞,可達到更多的外溢效果,因此,只要找到正確投放的媒體平台跟媒體群,就能獲得加分綜效。
與媒體互動也有幾大原則與技巧,楊淑慧建議,訊息需誠信、公平、公開、透明、掌握線上記者名單、並確認傳達的訊息是否被媒體充分了解,不一定每次曝光都需要動用到媒體預算,建立好媒體關係也是在危機處理、募資中十分重要的資源。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