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來賓包括:矽谷知名醫療加速器ExploraMed總裁Eb Bright、史丹福睡眠外科主任Rob Capasso、矽谷知名創投Intuitive Ventures投資經理Vivian Emmely de Ruijter,以及國際醫療資訊協會首位臺籍主席暨北醫大醫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教授等。
李友專表示,在疫情下,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和好市多(Costco)都將商品改為線上販售,線上化是必然會發生的轉變,但是對於臨床來說卻是非常難適應的改變。他強調,醫院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遠距醫療,若能成功便能引領趨勢。
Bright認為,新創業者必須思考,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科技創新,讓患者能在家就能享有高品質的臨床照護,同時發揮每一位醫療專業人員的價值,照顧更多的患者。
Capasso指出,從臨床端的角度,未來2到3年醫療技術創新的挑戰,主要集中在醫療系統支出、治療選項有限,以及在疫情下遠距醫療趨勢興起,但如何維持遠距醫療的品質將是重點。
de Ruijter則表示,美國的醫療體系和投資人投資醫療科技時,不僅會考慮到患者照護(patient care),更多的是關注是否符合健康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為醫療體系帶來經濟價值。
Bright和Capasso都強調,在價值驅動的創新(value-driven innovation)上,最重要的是「數據」,也希望可以和台灣學習經驗。Bright特別關注收集及分析資料的新方式,他認為,台灣生態系相對小、整合性高、沒有時區問題,可以快速且彈性地建立可控的臨床環境。
Capasso則認為相較於美國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醫療照護資料相對破碎化,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則具有資料結構一致性、執行多年的優點,令人印象深刻;長期和台灣團隊有許多互動的de Ruijter則認為,台灣有許多醫療專業人才,並期待後續的合作機會。
李友專表示,在虛擬的線上醫院來說,建構個人化、長期的大數據非常重要,臨床試驗的數據不能一體適用,而台灣擁有健保資料庫、健康存摺(My Health Bank)便是最好的基礎,期盼看到更多大數據應用個人化醫療的成功案例。
陳兆煒也總結,本次與談人皆一致認同,健康照護費用成本的上漲是未來生醫創新急需解決的難題。創新者們需具備「價值型創新」觀念,善用數據來創新,方能解決這個挑戰。
陳兆煒表示,3位海外與談人也肯定台灣在全球生醫創新生態圈中的角色。包括高效的臨床試驗環境、高品質的生醫資料,以及人才、完整供應鏈,都是台灣的優勢。
(報導 / 吳培安、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