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I理事長何美鄉致詞表示,雖然我們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記憶鮮明,但應加速做好「疫情間期準備」,迎戰下一場疫情,這正是未來的關鍵方向。
TAVI理事長何美鄉 (攝影/黃佳啟)
何美鄉進一步說明,疫苗產業在防疫中至關重要,開發疫苗者應視自身為疾病控制的合作夥伴。透過與公共衛生人員密切對話,我們能更有效制定疫苗研發的優先事項。
她指出,回顧疫情經驗,臺灣防疫表現雖受肯定,但仍有不足之處需改進。透過討論與交流,我們期待互相學習,推動疫苗產業的國際合作。
美日台疫苗策略:加強研發、提升生產、應對大流行挑戰
美國生物醫學先進研究開發局(BARDA)專案總監Samson Lee表示,美國政府透過Request for Proposal、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和Easy 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三種資金機制支持疫苗研發,從特定產品開發到小型創新項目,幫助開發醫療對策產品與應對新興傳染病威脅。此外,BARDA利用Medical Countermeasures Program計劃加強公私合作,確保疫苗與治療可惠及所有人群。
其流感疫苗策略包括建立大流行前疫苗儲備,支持多種生產技術,與製造商合作維持種子庫,並通過臨床試驗保障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時注重快速應對和提升大規模生產能力。
日本先端研究開發戰略中心(SCARDA)執行主任籔田雅之指出,日本政府投入1500億日元(約10億美元)打造世界級疫苗研發中心,強化臨床試驗環境,並補助90%費用支持疫苗生產設施建設,助力新創企業及疫苗製造業發展。
日本SCARDA執行主任籔田雅之 (攝影/黃佳啟)
其研究聚焦八種優先傳染病疫苗、新型技術平台(mRNA、病毒載體等),並推進約40個疫苗種子專案,旨在提升日本疫苗研發與生產的國際競爭力。
國衛院感疫所所長陳宜君提到,藉由完成多項疫苗臨床試驗、建立生物製劑工廠、EV71疫苗上市,以及H7N9疫苗完成二期試驗的經驗,國衛院未來計畫擴建工廠、建立國家級病原庫,並發展新型疫苗技術平台,增強大流行應對能力。
國衛院感疫所所長陳宜君 (攝影/黃佳啟)
而目前面臨挑戰與機遇,須持續爭取政府支持,加強國際合作,平衡商業風險,同時提升公眾疫苗認知與接受度,進一步推動疫苗研發發展。
腸病毒防疫的雙面鏡 台灣疫苗創新與泰國進口現狀
國衛院研究員暨台宇生醫創辦人李敏西指出,台灣流行性病毒疫苗研發時程長,導致當病毒已經消失時,臨床三期試驗就會難以進行。因此,若能縮短疫苗開發時間,不僅對於疫情控制至關重要,也有助於進行即時的安全性檢測。國衛院研究員暨台宇生醫創辦人李敏西 (攝影/黃佳啟)
他進一步提到,由國衛院衍生的台宇生醫,正在開發第四代「重組病毒顆粒疫苗」,旨在解決先前三代疫苗開發中遇到的問題,如高成本、低生產力、高變異風險及需要高等級實驗室的挑戰。
泰國公共衛生部(MoPH)研究員Kornnika Kulbutr表示,泰國目前並未自行生產腸病毒71型(EV71)疫苗,所有疫苗均來自中國提供。泰國政府主要負責審查相關文件並將疫苗分發至各單位施打。
泰國MoPH研究員Kornnika Kulbutr (攝影/黃佳啟)
她強調,疫苗的開發與試驗審查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目前泰國政府的資源有限。
臺灣疫苗故事:技術、製程、挑戰、未來發展
興全貿易總經理詹博文表示,希望打造臺灣供應鏈,破除國外價格過高、交期太長、缺乏安全第二供應商的問題。國光生技(4142)副總經理潘飛分享公司早年的挑戰。他提到,2006年國光與國際藥廠合作,計畫生產流感疫苗,並為此興建專門疫苗廠。然而,後續因合約終止引發爭議,耗費五年時間才解決。
醣基生醫(6586)研究員陳江昀則談及技術突破。他指出,克雷伯氏菌抗原因難以引起有效免疫反應,一直是疫苗研發的難題。透過化合物修飾,成功開發出高安全性、高覆蓋率的雙價疫苗,目前已進入臨床一期試驗。
利統(1293)董事長張天鴻回顧了臺灣自製B肝疫苗的歷程,在現場呼籲「做事不能全靠政府」,因政府助力有限。他推薦閱讀由TAVI出版的「臺灣疫苗產業發展史」,以瞭解更多詳情。
國衛院製造室室主任張瑞原提到,1998年臺灣地區爆發EV71型疫情,造成78名孩童死亡,隨後的2000與2001年又陸續出現流行案例,促使政府加速推動國產疫苗的研發計畫。
起初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CDC)主導,後來轉交國衛院,目前國內疫苗公司蓬勃發展,政府的角色逐漸轉為「研發為主,生產為輔」。
怡定興科技董事長劉大佼認為mRNA疫苗是個發展契機,其發展關鍵在於低溫操作、水分排除、保持抗原特異性。他更總結疫苗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足量、準量、量產」。
臺灣疫苗產業雙引擎 本土創新與國際拓展並進
國衛院生物製劑廠執行長江正榮在會中提及國衛院生物製劑二廠的建設進度,預計明年脫離感疫所的管轄,直接隸屬國衛院,並計畫於2028年年初正式啟用營運。國衛院生物製劑廠執行長江正榮 (攝影/黃佳啟)
生物製劑二廠建立初衷為強化疫苗快速研製能力,以因應緊急疫情爆發時的快速控制需求。該廠採取無營利、任務導向的運作模式,專注執行具有低商業價值或技術挑戰的新穎研發項目,並在產品接近商業化階段時,進行技術轉移給國內廠商,促進本土疫苗產業的發展。
二廠的主要研發方向為核酸疫苗,並以國衛院生物製劑一廠為基礎模板進行改良設計。其生產設施強調自動化、標準化及多功能模組化設計,致力於降低人為介入和交叉污染風險,同時大幅提升產線轉換效率,進一步優化疫苗生產流程。
啟弘生技(6939)董事長暨執行長阮大同指出,疫苗產業是一項國家性產業,不應單以工業角度評估。他呼籲政府應借鑒國外經驗,制定整體串聯的政策規劃,而非採取單點擊破的方式,並建議規劃公私合作的長期藍圖。
啟弘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阮大同 (攝影/黃佳啟)
阮大同表示,臺灣市場小且CDMO產能過剩,需拓展國際市場創造價值。以啟弘為例,公司由病毒載體起步,逐步成為疫苗製程的一站式CDMO公司。
他進一步分享拓展國際市場策略,透過小型終點產線測試後再量產,提升彈性並降低成本。他強調,策略須因地制宜,例如日本市場封閉,應尋求當地合作夥伴以有效推進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