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CAR-T成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新曙光!臺中榮總也投入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2-2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細胞治療領域中當紅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不只能應用在血液腫瘤和實體癌治療,根據一篇今(22)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新文章,CAR-T也被科學家視為針對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新治療選項,並在初步的臨床試驗上看見成效。
 
該文章第一作者德國艾朗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y Erlangen-Nürnberg)的Fabian Müller教授,是最早將CAR-T應用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醫師科學家之一。他與研究團隊將靶向CD19的CAR-T療法,應用在8名重度全身紅斑性狼瘡(SLE)、3名特發性發炎性肌炎(IIM)、4名硬皮症(SS)的患者治療上。
 
患者先接受了fludarabine和cyclophosphamide兩種化療藥物的移植前調適治療(preconditioning),再接受一劑靶向CD19的CAR-T細胞輸注,其後進行長達兩年的療效追蹤。
 
作為療效的測量指標,研究團隊使用了SLE緩解定義(Definitions of Remission in SLE, DORIS),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CR)與歐洲風濕病醫學會(EULAR)提出的主要臨床反應,以及歐洲硬皮症試驗及研究小組(EUSTAR)的活性指標。
 
經過中位數15個月的追蹤期,接受CAR-T治療的患者出現B細胞再生障礙(B-cell aplasia)的平均時間為112 ± 47日,所有患者也完全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安全性方面,10名患者出現了等級一的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
 
治療成果則顯示,8名SLE患者皆出現達到DORIS標準的緩解、3名IIM患者都出現符合ACR-EULAR的主要臨床反應,4名SS患者的EUSTAR活性指標評量分數都降低。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現在要斷言患者是否已獲得根治還言之過早,但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看起來的確能在這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身上達成持續性的疾病緩解,且不需要額外的藥物治療。
 

臺中榮總腫瘤醫學中心主任暨中榮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李冠德。(攝影/吳培安)
 
臺中榮總腫瘤醫學中心主任暨中榮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李冠德表示,一次性的CAR-T治療,已為許多困難疾病帶來曙光。除了CAR-T率先獲得批准的頑固型急性白血病(ALL)、頑固型淋巴瘤之外,頑固型紅斑性狼瘡在2021年出現全球首起治療案例,迄今已超過50例;另外在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症,也在2023年出現全球第一起治療案例的發表。
 
據了解,雖然目前國內尚無生技業者投入癌症外的CAR-T臨床試驗,但李冠德表示,中榮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目前已經成立10大專科的再生醫學團隊,其中在紅斑性狼瘡的細胞治療上,中榮與美國合作多項由醫師發起之臨床研究案(IIT),也爭取臨床試驗,希望將CAR-T應用在紅斑性狼瘡治療上。
 
除了這三種自體免疫疾病外,也有像是美國非營利組織Caring Cross,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中心(UC Davis Health)合作,發起以CAR-T細胞治療愛滋病的首次人體試驗(first-in-human trial)。
 
由諾貝爾獎得主Drew Weissman共同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團隊,將微脂體包裹mRNA送入患者體內,進而在患者體內局部暫時性生成CAR-T細胞、修復心臟纖維化,藉以治療心衰竭,不過此研究目前尚未進入臨床試驗。
 
參考資料:
https://www.drugs.com/news/car-t-cell-therapy-feasible-safe-autoimmune-diseases-117766.html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