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Randy Schekman現身臺灣!外泌體前瞻論壇11/2中國醫登場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10-2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諾獎得主Randy Schekman現身臺灣!外泌體前瞻論壇11/2中國醫藥大學登場  

繼細胞與基因治療後,細胞外囊泡(EV)被國際認為是下一個極具創新治療及診斷潛力的新興領域!中國醫藥大學將在11月2日於水湳校區卓越大樓舉辦「國際外泌體前瞻研究及創新治療論壇」,聚焦於EV技術的前瞻研究與應用,且特別邀請到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Randy Wayne Schekman專題演講。
 
Randy Wayne Schekman現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教授。他在2013年與James Rothman及Thomas C. Südhof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們發現了囊泡運輸(vesicle traffic)的調控機制,這是細胞內主要的傳輸系統。
 
近年Schekman的研究重點,聚焦於真核細胞中膜蛋白在分泌途徑中的運輸機制,尤其是探討EV生成的分子調控機制。其研究主題包括:小片段RNA (small RNA)如何分泌到EV之中,以及這些EV如何被目標細胞內化、並影響其功能。
 
生醫放大鏡:什麼是細胞外囊泡(EV)?
 
細胞外囊泡是一種脂質雙層結構的封閉性球型微粒,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都會分泌,其尺寸約介在20 nm~10 μm之間。其結構中裝載的物質,也會因分泌細胞來源的而有所差異,例如蛋白質、脂質、核酸、代謝物或胞器等。
 
依照其生物起源,細胞外囊泡可再進一步分類,例如:膜外泌體(ectosomes)、微囊泡(microvesicles)、外泌體(exosomes)等。它們具備多樣化的功能,例如排除不想要的物質、運算蛋白質或核酸、回收特定分子、傳遞訊息、甚至是腫瘤轉移等。
 
近年來,全球和臺灣的生醫研究都在胞外囊泡的應用上獲得重大進展,因為EV和老化、發炎、凝血、疾病惡化、T細胞壽命都有關,也是一種潛在的生物標誌物,現代的醫學研究正藉由跨領域合作,現代的醫學研究正藉由跨領域合作,將外泌體研究推進至各項應用領域。
 
Schekman研究團隊發現,外泌體的分泌量受到細胞膜遭受化學、生物或物理性損傷的影響。當細胞膜修復機制啟動時,溶酶體與多囊泡體會與細胞膜融合,導致外泌體大量分泌。
 
為了研究外泌體的運輸機制,Schekman團隊設計了一種細胞模型,讓Cas9與gRNA能夠與CD63膜蛋白結合,並被運送至胞內體和外泌體中,並透過報告細胞譜系(report cell line)中受損N-螢光素酶(N-luciferase)的訊號,來定量外泌體的吸收。
 
Schekman團隊藉此系統發現,Cas9的傳遞可能是透過開口端膜管狀連接介導,且這項過程可能依賴來自細胞的管狀結構與標靶細胞交界處的膜融合。
 
此外,他們也發現,類似病毒的細胞融合蛋白syncytin及其受體,是形成細胞間開口端管狀連接的必要條件。對這種傳遞所需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解析,可能有助於開發高效的Cas9/gRNA靶向傳遞方法。
 
在本次會議中,Schekman也將以「Exosomes and tubular connections in membrane repair and intercellular traffic of proteins and RNA」為題演講,說明細胞外囊泡及外泌體作為蛋白質與RNA,在細胞間傳遞及扮演運輸載體角色的功能。
 
更多精彩演講內容及講者陣容,請點擊下方活動報名連結:
 
國際外泌體前瞻研究及創新治療論壇

會議日期:2024112
會議地點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卓越大樓B2F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s://spotlights.cmu.edu.tw/iEVTT/index.php
⛅主辦單位: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

本次論壇是目前國際層級最高的外泌體會議之一,論壇主題聚焦在細胞外囊泡(EVs)技術的前瞻研究與應用,同時重磅邀請「201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Prof. Randy Wayne Schekman」蒞臨Keynote分享,歡迎對於外泌體發展有興趣的產官學研先進蒞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