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偏頭痛患者會有預兆(aura)症狀,包含噁心、嘔吐、畏光和四肢發麻等,預兆會持續五分鐘到一小時。在該期間,大腦會暫時「停電(blackout)」,神經活動暫時終止,這個現象即是CSD。此時腦脊髓液成分改變,從大腦流出,刺激腦膜神經並引起頭痛。
Maiken的研究團隊透過患有聽覺偏頭痛(aural migraine)的特殊小鼠深入研究其他機制,分析腦脊髓液在CSD期間的流向及組成。他們發現在CSD期間腦脊髓液中有11%的蛋白質改變,其中有些會上升到兩倍以上,例如疼痛傳遞蛋白CGRP。
研究團隊還發現,位在頭骨底部跟臉部交會的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周圍有一個前所未知的間隙,能容許腦脊髓液流入。同時,他們也使用CSD過後的腦脊髓液去測試三叉神經細胞,發現剛經歷CSD的腦脊髓液能活化三叉神經細胞,但經2.5小時後才取的便沒有作用。
大腦本身沒有疼痛受器,頭痛的感覺是周邊神經區域引起的。然而大腦與周邊神經系統沒有直接相連,科學家對於周邊神經區域如何引發頭痛的機制也所知甚少。倫敦國王學院的神經科學家Philip Holland認為,這項研究展示了大腦變化如何影響周邊神經的一種潛在機制,這兩個神經系統間確實存在關聯的交互作用。
這項研究改變了科學家對頭痛起源的看法。Maiken表示,偏頭痛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機制,身體利用疼痛來告訴人們該休息、恢復跟睡覺了。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222-x#ref-CR1
2.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40704/New-signaling-pathway-identified-in-aural-migraine-headaches.aspx
(編譯/實習記者 林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