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23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Vol. 125
Vol. 124
Vol. 123
Vol. 123
2025-01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神龍擺尾、金蛇出洞
2024年,臺灣生技醫藥神龍擺尾!
帶您一次總覽36家上市櫃新星、16張新藥證、12項臨床解盲成果……
2025年又有哪些金蛇出洞布局?下一場生技商機在哪裡?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回顧2024年,全球生技醫藥經歷了顯著的發展與挑戰,生成式AI加速顛覆全球製藥版圖,減重神藥異軍突起。創新模態的先進療法批准數量增加的同時,美國藥價政策再次掀起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波瀾。2024年全球資本市場長期疲軟不見復甦,IPO首次件數下跌,臺灣卻逆勢成長,迎來生技業上市櫃熱潮,36家新星向投資人招手。2024臺灣更喜添16張藥證,12項中晚期臨床試驗解盲,涵蓋學名藥、生物製劑、中藥新藥、抗生...
封面故事
2024臺灣生技上市櫃狂潮! 36家掛牌新星總盤點
2024年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件數下降,資本市場長期疲軟,但是,臺灣卻逆勢成長,迎來生技業上市櫃熱潮,2024年總共有高達36家生技製藥股上市、上櫃、興櫃或是登錄創新板。本刊也在此為您回顧2024年亮點生技製藥股!不過,在臺灣資本市場逐步開放下,究竟將成為生技醫藥公司的福地還是寒冬?卻仍有待觀察。撰文/李林璦從2022年至今,國際因烏俄衝突、中美衝突、升息等各種因素打擊資本市場,根據PwCG...
封面故事
回顧2024 臺灣生技醫藥16取證、12臨床解盲總覽【限期開放,登入會員可免費閱讀】
臺灣生技醫藥發展20多年,已逐漸從摸著石頭過河,近年陸續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回顧2024年,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創新研發領域成果豐碩,共有16家生技公司取得藥證,包括:思覺失調學名藥、幹細胞製劑、清冠一號、後線抗生素等,在2024年公布臨床進展的12項產品也多走向臨床中後期,其「深度」與「廣度」突破以往。展望2025年,罕見眼科新藥、免疫抗癌新藥等多項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藥,可望陸續迎來重要成果!撰文/...
封面故事
回顧2024年 美國FDA批准10項細胞基因療法里程碑
2024年,FDA批准新型細胞治療產品速度大躍進,在TCR-T、TIL、間質幹細胞等領域都陸續批准首項產品,同時為實體瘤帶來新的治療選項。全球再生醫療聯盟執行長TimothyHunt宣布:「2024年是細胞療法批准的一年!」。本篇帶您回顧2024年中,具里程碑意義的10項細胞與基因治療批准,其中2項與臺灣有關。撰文/吳培安全球再生醫療聯盟(AllianceforRegenerativeMedici...
封面故事
10位CRISPR新生代科學家 領航基因編輯下一個10年
基因編輯技術不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也有首款CRISPR基因編輯革命性療法Casgevy成功問世,正在逐步從實驗室邁向臨床。本文將全面介紹10位CRISPR領域的青年先鋒,他們分別在鹼基編輯、免疫療法、RNA診斷和表觀遺傳等領域開創新局。撰文/黃佳啟2020年,基因編輯教母JenniferDoudna與EmmanuelleCharpentier共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號稱「基因剪刀」技術正式獲得全...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看看別人的「NewCo」如何「借船出海」!
2024年9月,美國《生物安全法》明確將中國五家生技公司列入管制後,國際間的製藥產業鏈波動,就開始暗潮洶湧,臺灣製藥CDMO也抱著「機會來了!」的樂觀想法。《生物安全法》意味著美國政府在生技醫藥領域將對中國實施最直接的限制和監管。快半年過去了,對中國的CRO和CDMO企業或許帶來一些波折,其實際影響卻可能沒有預期中大。自川普上任總統掀開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原寄望從製造端遏制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但在生...
Special Report|特輯
更多
特輯
台灣醫療科技展
臺灣醫療科技2025國際化元年 盼於世界衛生大會設展館
12月5~8日,「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ExpoTaiwan2024)」在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今年主題聚焦Medtech、Biotech與Healthtech。開幕特別邀請到立法院韓國瑜院長、經濟部郭智輝部長親臨致詞,強調臺灣將致力於2025年成為醫療科技領域國際化的元年。責任編輯/黃佳啟立法院韓國瑜院長今年首次以大會主席身分上台,他指出,臺灣醫療技術很強,重點是如何走出臺灣讓...
特輯
台灣醫療科技展
臺日歐專家重塑「在宅照護」 醫療創新
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在12月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主辦「醫療科技國際論壇(MedTechInternationalForum)」,邀請到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日本八戶家庭診所院長小倉和也、EITHealth加速器協理(AcceleratorDirector)IsaacMiddelmann、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附設醫院(UMCUtrecht)旗下醫療技術創新部門主任兼副教授...
特輯
台灣醫療科技展
陽明交大產學共創處10新創 BIO+ICT解醫療未滿足需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2024年12月5日~8日舉辦的臺灣醫療科技展期間,在產學共創處帶領下,10家新創研發團隊展出匯聚BIO+ICT多樣化研發成果,領域遍及智慧醫療、生醫晶片、睡眠醫學、醫療資訊、手術醫材、再生醫療等。這些新技術提供醫療未滿足需求解方,吸引專業人士目光。撰文/吳培安、李林璦、彭梓涵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2024年12月5~8日舉辦的臺灣醫療科技展期間,在陽明交大產學共創處帶領下,10家新...
特輯
台灣醫療科技展
金萬林打造「GenomeGPT」 開啟基因健康管理新紀元!
2024年12月7日,由金萬林(6645)與子公司元萃數據主辦的「全基因和全代謝在精準健康管理的趨勢」論壇,邀請台灣精準預防醫學學會張家銘理事長、聯安預防醫學顏佐樺院長、金萬林蕭明熙研發長,分享基因體、代謝體應用於個人化、高齡族群的健康管理與精準營養應用。會中元萃數據黃昭熹總經理,宣布正式啟動「全基因人工智慧平台」,計劃於2025年第一季上線。撰文/李林璦、彭梓涵金萬林陳惠娥總裁致詞表示,自202...
特輯
台灣醫療科技展
再生醫療
臺日美專家解析iPSC、外泌體CDMO與臨床治療趨勢
昱星生技專注於打造臺灣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產業鏈,2024年11月宣布其設址於臺北生技園區的iPSC自動化先導中心正式啟用;12月醫療科技展中,聯合堡達實業、SINFONIA、冷泉港生技等夥伴,打造iPSC自動化與解決方案展館,並與義大醫院、成大醫學院共同舉辦「2024再生醫療論壇」,匯聚臺、日、美專家分享iPSC的尖端研究成果。撰文/吳培安、黃佳啟 專注於打造臺灣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
Library | 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DCB/BPIPO邀NVIDIA、產官學千人共聚!臺灣生醫產業AI升級大會師
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NVIDIA、臺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TITA)於12月19日主辦「生成式AI於新藥開發與精準醫療技術研討會」,吸引逾千人與會。論壇聚焦四大主題,全球AI新藥開發趨勢、AI新藥探索與靶點分析、AI驅動藥物設計優化、及AI如何重新定義生醫,16位專家除DCB、NVIDIA外,中研院、國衛院、清華大學及多家AI醫藥領先公司包括:美商圖...
Industry | 產業趨勢
更多
產業
仲恩生醫小腦萎縮異體幹細胞新藥 2025年叩關日本暫時性藥證
仲恩生醫(7729)在2024年11月宣布獲臺灣首家、也是亞太第一家取得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核發「再生醫療等製品外國製造業者認定證」,成功為臺灣再生醫療締造跨出國際里程碑。仲恩開發的小腦萎縮症(SCA)異體脂肪間質幹細胞(ADMSC)新藥Stemchymal®,也計畫在取得日本暫時性藥證後,即可在日本合法生產、販售。日本是全球第三大醫療消費大國,憑此認證,仲恩將進一步打造臺、日研發與...
產業
漢康生技拚2025興櫃 實體癌新藥Q1邁臨床一b/二a期
致力於突破腫瘤免疫治療瓶頸創新藥物的漢康生技,在創辦人暨董事長劉世高的帶領下,2024年B輪募資已然到位,也證明候選新藥HCB101臨床的初步安全性與療效。展望2025年,HCB101即將啟動合併療法的臨床一b/二a期試驗、攻克5種癌症,預計在2025年興櫃。撰文/吳培安2020年10月成立的漢康生技,雖然發展僅4年,卻憑藉著過去在臺灣漢霖時期累積超過10年、超過20種的新藥研發經驗,並在創辦人、...
產業
亞美登創投第三期40億新臺幣基金 聚焦臺灣 領投台微醫助攻國際市場
專注於高階醫材、醫療科技與醫材CDMO的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繼11月帶領台微醫完成2.7億元增資後,宣布加大投資臺灣力道、啟動40億元規模的第三期基金,聚焦臺灣相關四大標的,幫助成長期高階醫材公司與早期新創發展。撰文/吳培安衍生自工研院、全臺首家脊椎微創醫材公司——台微醫(6767)於2024年11月宣布,在來自美國矽谷的亞美登健康科技創投(AmedVentures)領投、...
產業
陽明交大物輔系「人機一體」 啟動「樂活行動共享聯盟」
賴政府宣布推動長照3.0、衛福部擬2026年起提供全租賃補助後,智慧科技輔具的商業模式終於迎來曙光。陽明交大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在國科會補助下啟動「樂活行動共享聯盟」計畫,期待在產學合作下,將融合「人機一體」概念的智慧科技輔具成果產品化,為失能者、生病者和健康者實現樂齡社會願景。撰文/吳培安為因應臺灣超高齡社會挑戰,總統賴清德在2024年8月宣布,將編列927億元推動「長照3.0」政策;10月,...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陳韻如
中研院陳韻如盼以蛋白質摺疊研究 改寫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
臺灣肝帝陳定信之女、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親眼看見失智症對阿嬤身心侵蝕20年,她承襲父親「用研究翻轉疾病逆境」的精神,以蛋白質摺疊專長聚焦阿茲海默症與漸凍症疾病,取得多項關鍵突破。近年,她成功揭示TDP-43蛋白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並開發出具特異性的單株抗體TDP-O,為漸凍症的診斷與治療帶來新希望。撰文/彭梓涵發現「TDP-43蛋白」錯誤摺疊,是使失智症、漸凍症惡化幫兇...
Company | 焦點企業
更多
新銳公司
詹維康、牟中原、閻雲三巨擘 聯手打造奈力生醫
奈力生醫匯聚了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的詹維康(Hardy)、國際奈米科技權威──中研院院士暨臺大化學系的牟中原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三大巨擘,打造出可載運從核酸到蛋白質的創新奈米藥物載體平台,首款可穿越血腦屏障的腦癌505(b)(2)新藥將進臨床一期試驗,奈力生醫也展開首次募資,將募逾2億新臺幣,加速創新奈米新藥系列落地臨床。撰文/李林璦 三大臺灣生技業家喻戶曉的巨擘,台灣神隆創辦人之一、連...
GBI Bookshelf|環球愛閱
更多
生技書房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抽絲剝繭精神疾病起源
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被視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的卡爾.迪賽羅斯,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他開創了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技術與水凝膠組織化學(CLARITY)技術,在此書中,他透過這兩項革命性技術從細胞、神經元活動來探討無形的情緒起源。作者/卡爾.迪賽羅斯譯者/洪世民責任編輯/李林璦2...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