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杉青年創業學院-生醫新藥投資實務課程」

小分子藥新機遇!黃文英:善用創新結構、AI篩藥、給藥系統、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05-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小分子藥新機遇!黃文英:善用創新結構、AI篩藥、給藥系統、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攝影/李林璦))
昨(14)日,由台杉投資(Taiwania Capital)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舉辦的「台杉青年創業學院—生醫新藥產業投資實務課程」,特別邀請到安基生技總經理黃文英以其從國際藥廠到國內新藥公司開發多款熱銷藥品的深厚經驗,與學員分享小分子藥的新商機與挑戰。
 

大分子新藥侵蝕市場 2021年十大暢銷藥物僅3個小分子

 
黃文英表示,小分子藥的分子量約在1000或500以下,大多採合成,安定性較容易解決,不過容易產生藥品間交互作用(DDI, Drug-Drug Interaction)的問題。大分子藥則是特別針對靶點進行設計,專一性較高。此外,大小分子在毒性、吸收、代謝、清除上都大不相同。
 
黃文英分享,最早出現的小分子藥物是阿斯匹靈,同時也是第一個前驅藥物,而第一個出現的大分子藥則是胰島素,兩者的出現相差長達80年。
 
至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小分子新藥與大分子新藥的數量越來越接近。FDA平均一年會通過20至50個不等的新藥,大分子新藥從一年6、7項獲批到2021年有14項獲批,只是小分子仍然是占大宗,約有四分之三是小分子新藥。不過,大分子藥也逐漸開始侵蝕小分子藥物的市場機會,在2021年的十大暢銷藥物榜單上,小分子僅占3名。
 

小分子藥新機遇 善用創新結構、AI、給藥系統、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但是,黃文英指出,創新模式的小分子藥輩出,運用AI開發小分子藥物、給藥系統的創新技術、產品生命週期的管理以及慢性疾病的臨床需求增加,都是小分子新藥近年的新工具與未來的新機會。
 
黃文英解釋,近年的小分子新藥有越來越多的新模式出現,例如標靶共價抑制劑(Covalent Inhibitors, CI)、蛋白質交互作用調節劑(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RNA小分子標靶藥物(RNA-targeted small molecule, rSM)、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標的蛋白降解技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胜肽藥物等等。
 
她分享,PROTAC是一個新觀念,利用細胞內天然存在的泛素-蛋白酶體來清理標的蛋白,由目標蛋白配體連結E3泛素連接酶配體,進入細胞後,PROTAC會將目標蛋白與E3泛素連接酶連結在一起,進而降解掉目標蛋白。
 
此外,黃文英表示,AI技術的興起也逐漸應用至小分子藥物開發。AI藥物開發平台可從歷史上被批准的藥物清單中,運用機器學習從適應症、藥物作用機制(MoA)、化合物的結構大數據中進行分析、尋找到新機會。
 
在新工具應用方面,黃文英指出,創新的給藥模式也是小分子藥的一大機會。由於大分子藥物目前大多是透過注射給藥,且須冷藏或冷凍保存,小分子藥的便利性遠高於大分子,可以有口服、微針貼片、吸入劑、鼻噴劑、軟膏、慕斯等等劑型變化。
 
黃文英表示,在現今慢性病當道的情況下,患有多種慢性病並不少見,小分子的好處在於,由於藥物是合成得來,可運用化學經驗控制其結構,避免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後,可多次給藥或複合給多顆藥物。
 
黃文英分享,藥物可多加利用專利保護、FDA推出的銷售專屬期(market exclusivity)來進行藥品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延長新藥在市場上的獲利時程,因為一旦學名藥進入市場,將會佔據原廠藥80%的市場。
 
她表示,一般小分子新藥的銷售專屬期為5年,生物藥為12年,若取得孤兒藥資格認定(ODD)可延長7年、獲合格感染性疾病產品資格(QIDP)可延長5年、做新臨床實驗(CIE)可延長3年、若是小兒用藥可延長6個月等等,藥廠在開發時可依此規劃時程,進而延長產品未來在市場的獲利時間。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