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4)日,全福生物科技(6885)舉辦國際前眼症(The Anterior Ophthalmology)研討會,匯聚國內外眼科藥物專家一同分享眼科疾病的解方,也特別邀請國內多家鑽研眼科疾病的醫院、診所、廠商以及法人單位到場交流,包含:全福生技、馬偕醫院、視航生醫、諾貝爾眼科診所、工研院、台新藥、亞果生醫。
全福副董事長簡海珊特別分享了,台灣目前正在進攻眼科疾病的公司,以前眼症和後眼症做區分,專攻前眼症的公司包含:治療乾眼症的全福生技、視航生醫、新源生技;治療角膜胱胺酸結晶體(Corneal cystine crystals)的科懋;治療角膜損傷的亞果生醫;治療近視的視航生醫;治療術後發炎的台新藥、碩德;治療白內障的奈米醫材。
而專攻後眼症的公司包含:治療黃斑部病變的仁新、圓祥、新源、艾斯克立必恩、碩德、醣聯;治療青光眼的碩德;治療視網膜剝離的匯特生技。
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曹友平((攝影/彭梓涵)
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曹友平分享,其發展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胜肽技術平台(PDSP)的過程,該平台技轉給全福生技,開發出29個胺基酸組成的短鏈胜肽藥物。他指出,早在2006年馬偕就發表論文發現,PEDF可以抑制PPAR-γ誘導p53造成的細胞凋亡,保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不會受到氧化而造成功能障礙。
曹友平指出,接著,團隊陸續發現,PDSP還可促進角膜及鞏膜接合處之輪部上皮幹細胞(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自我更新,加速角膜傷口癒合,且只會在角膜受創時才會被活化,有望運用於治療反覆性角膜糜爛、神經營養性角膜病變等角膜創傷疾病。
在乾眼症動物試驗中也證實,PDSP透過抑制MMP-9來改善乾眼症症狀,逆轉老化造成的瞼板腺萎縮(meibomian gland atrophy)。此外,還發現可以增加肌肉細胞再生、肌腱再生、促進皮膚傷口癒合、軟骨再生。
全福生技研發長李文機(攝影/李林璦)
全福生技研發長李文機分享,全福乾眼藥物BRM421的開發策略,他表示,全福是一家以轉譯醫學為主的公司,在成立初期沒有太多資源,因此在藥物開發上一直秉持著,以「快速、低成本」的模式,為候選藥物證明其效用。
其中BRM421,其為一種PEDF胜肽新藥,在人體中不會有生物毒性的特性,全福生技便全力推動該藥物的發展,2015年全福自馬偕曹友平醫師授權後,同年就取得IND批准。
2017年完成第一個人體試驗,結果證明能改善中重度乾眼症患者臨床症狀,二期試驗也證實,BRM421能促進輪狀幹細胞增生,用藥一週後就有顯著效果,目前也正在進行臨床三期試驗。
視航生醫創辦人卓夙航(攝影/彭梓涵)
視航生醫創辦人卓夙航分享其運用RNA療法治療乾眼症,視航從近視的機制衍生來進行乾眼症治療,他指出,當miRNA-328在眼球後端過度表現時,會促使眼球中的眼軸拉長而導致近視,此外,miRNA-328在眼球前端大量表現會造成乾眼症。
卓夙航進一步開發以核酸干擾(RNAi)原理設計的小反義寡核苷酸(ASOs)眼藥水SHJ002,其為一種microRNA,與siRNA跟ASO不同,他可精準靶向特定多個mRNA結合,有潛力治療多種疾病,目前已完成兒童近視臨床一期,2022年啟動臨床二期試驗,其為全球第一個治療近視的RNA療法。
卓夙航表示,先前動物試驗顯示,SHJ002可改善乾眼症動物的瞼板腺過度增生、增加黏蛋白5AC(mucin 5AC)的表現量,乾眼症的研究於2022年在澳洲、泰國、台灣啟動臨床二期研究。
台灣諾貝爾醫療集團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朝凱(攝影/李林璦)
台灣諾貝爾醫療集團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朝凱,則分享目前屈光和白內障手術的最新趨勢,他表示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和白內障,是造成視力中度至重度損傷的其中原因。
目前屈光不正尚未有藥物獲得批准,僅能透過包括:角膜放射狀切開術(RK)、雷射屈光角膜切消術(PRK)、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LASIK)、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SMILE)方式來恢復視力。在白內障治療方面,包括:傳統的白內障囊內摘除(ICCE)、囊外摘除(ECCE)到現在的超音波乳化術、雷射白內障手術(FLACS)等。
他表示,這些手術近年來都有突破性的進度,但在治療一種眼科疾病方面也可能造成乾眼症的發展,因此術前與術後的管理就變成非常重要。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攝影/彭梓涵)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分享,工研院開發出雙標靶青光眼新藥,其可同時標靶參與角膜癒合及細胞分化的ROCK蛋白,與增加組織舒張的青光眼新標靶MYLK4蛋白,該藥有別於一般青光眼藥物作用在鞏膜,其主要作用在小樑網上,能提高眼房水排出的效率,降眼壓的成效優於大廠近三倍,工研院也優化原料藥與製劑製造能力,可節省製造成本60%。。
呂瑞梅表示,另外,工研院利用配位分子複合劑型技術(CSC)開發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的眼藥水,雙性分子載體也克服傳統眼藥水無法穿越層層眼組織的障礙,將藥物帶到眼底黃斑部病灶區。
他指出,目前,兩項眼科藥物皆已技轉給信力生技,青光眼藥水已在澳洲完成臨床一期,準備在馬來西亞和澳洲進行臨床二期,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也在泰國進行臨床二期收案。
台新藥專案管理處處長詹雅鈞(攝影/李林璦)
台新藥專案管理處處長詹雅鈞則表示,藥物在開發時,通常會有75%化合物會有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低、療效低的問題,歸咎其原因,多數是與活性成分(API)的溶解不佳有關。
詹雅鈞表示,針對化合物溶解不佳的問題,台新藥透過專屬的奈米微粒(Activus Pure Nanoparticle Technology, APNT)製劑平台,利用減少藥物粒徑的原理,來促進藥物溶離與吸收、提高藥效並減少副作用、減輕藥物劑量。
目前台新藥針對眼科術後發炎和疼痛症狀,進而開發的505(b)(2)改良劑型新藥,已在今年7月,提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藥查驗登記。
亞果生醫董事長謝達仁(攝影/李林璦)
亞果生醫董事長謝達仁則介紹,亞果運用「超臨界二氧化碳(scCO2)流體去細胞技術」平台,能以非化學方式將動物來源的器官組織中的細胞充分去除,同時保留完整結構的天然膠原蛋白支架,作為修復人體器官組織的再生醫學新解方。
謝達仁表示,全球每年約新增60萬例患者需要角膜移植,但實際只進行不到10萬例角膜移植,角膜捐贈極度短缺,且接受移植後還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他指出,而透過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去除細胞的豬源眼角膜,只留下膠原蛋白支架結構,已將原本宿主細胞完全清除乾淨,可以大幅降低過敏及異體組織排斥反應,其結構亦與人類的角膜結構完全一樣,因此眼周的輪部幹細胞可以快速貼附生長並重建角膜,有望成為更好的眼角膜替代產品。
(報導/李林璦、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