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臺灣動物/寵物藥業龍頭──永鴻國際生技(6936)成功轉上市!由永信藥品三代鍾威凱領軍,2016年透過8億元整併碩騰後,成功擴展動物藥品版圖,目前擁有逾300張許可證,完整布局經濟動物與寵物藥品。永鴻成立第一年就連年獲利,營收持續創新高,目前達12.94億。鍾威凱將以「精準用藥x綠色養殖」為核心,目標3年內再下一城,成為亞太區指標性動物藥廠。
撰文/李林璦
全球動物保健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531.5億美元,預期2030年可成長到768.2億美元。
此外,臺灣的毛小孩登記數量已達23萬,比新生兒還多出近10萬!寵物產業產值也預估到2040年有望超過600億新臺幣。
但是,相較於產業界的熱度,連年上升的動物、寵物生技產業市場規模,在臺灣資本市場上,卻像一顆未經琢磨的璞玉、曖曖內含光。
即將在今(2025)年4月上市的永鴻國際生技(6936),就是一家長著金蘋果的蘋果樹。永鴻產品囊括經濟動物的藥品、飼料添加劑、寵物藥品與保健品4大品類,是臺灣最大動物保健產品製造及銷售商,在經濟動物藥品市佔第一,在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產品超過全臺市場50%以上,寵物藥品與保健品近年持續成長,總計擁有高達逾300張產品許可證。
永鴻外銷國家遍及美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與美商Novus公司合作長達10年。也與日本最大的動物製藥公司-共立製藥簽約合作日本市場,今年,永鴻進軍日本啟動寵物藥品生物相等性(BE)試驗,預計2026年底前有望取得首張在日本取證的寵物用藥。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永鴻2024年累計營收達12.94億元新臺幣,成長率達7.17%,從2016年5月成立至2023年底,永鴻已配發超過5億股利給母公司及股東。
連年獲利的永鴻,目標3年內成為「亞太指標性動物藥廠」指日可待!然其背後故事,是操盤者---臺灣老字號藥廠永信藥品的三代鍾威凱,成功走出自己道路的故事。
跳出舒適圈!永信三代轉戰動保市場
「永信藥品的三代要跳出家族舒適圈,轉型走到動物/寵物領域?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我瘋了……。」永鴻生技董事長鍾威凱笑道。
化學系出身的鍾威凱,學校畢業後曾跟著父親到菲律賓經商,在短短3年間,把父親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年營業額從1千多萬臺幣翻轉成長至5千萬臺幣,還「順便」讀了菲律賓知名的亞洲管理學院管理碩士,也練就了流利的英文外語能力。
2004年後,鍾威凱有感菲律賓經濟大環境惡劣,於是回臺在2006年進入永信藥品從基層做起,專門負責藥品外銷、國際代工業務,憑藉之前歷練的業務能力,該部門讓永信那幾年的外銷毛利增長至40幾%。
頂著永信三代進入家族企業,鍾威凱沒有任何特殊身分的紅利,「剛進永信,我就接到棘手專案──改造稼動率低的產線。」因為不是藥學專業,他為了了解藥品產業,每天最早到辦公室、最晚回家,積極參與研發、生產到品管各種會議。
後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來查廠,他擔起核准前查核(PAI)的翻譯,苦讀各種專業名詞,最後還與查廠官員成為好朋友。
「當時規劃的短中長期專案計畫,第一階段把研究成果做技術變現,短短一年就賺1億多; 中期計劃在三年內進攻國際代工 ; 長期計畫十年,讓原料產線發展出新事業體等等,後來全部都落地實現。」
鍾威凱不到10年內,經董事會一致點頭升職到永信事業創新、全球合作事業部協理,履行了每個階段任務的里程碑即是董事會評斷的關鍵。
8億整併碩騰 站在巨人肩膀上抓穩動保藍海
永信是臺灣第一家把處方藥賣到美國的公司,2009年,鍾威凱就把抗生素賣進美國最大連鎖藥房Walgreens。但是,2012年開始受到美國出臺《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ACA)、面臨中國與印度低價學名藥的競爭,讓市場越來越窒礙難行。
鍾威凱也開始觀察下一個利基市場….。
一次因緣際會下,臺灣人在美國創辦的農業生技公司BioResource International(BRI)找上鍾威凱,委託永信代工發酵能提升飼料利用率的酵素,該天然酵素能促進經濟動物腸胃道健康,降低飼料與抗生素的使用量。
透過這個代工案,鍾威凱發現,竟然一個蛋白酶可以一年賣出幾千萬甚至上億,進一步市調更驚覺,亞洲幾乎沒有類似的公司。
這一顆種子自此默默埋在鍾威凱心中,直到2015年,看到碩騰美國總部欲出售碩騰生技,鍾威凱眼睛一亮,立馬意識到機會來了!
鍾威凱幾乎毫不猶豫地向永信董事會提案收購碩騰生技,「永信已擁有紮實的國內外藥品製造與銷售根基,接下碩騰生技發展動物用藥、保健品,等於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攻動物市場。」
他回憶,當時併購談到8億新臺幣,算是一個很漂亮的價錢,鍾威凱也說服了董事會。2016年,永信集團正式收購碩騰生技,更名為永鴻國際生技,隨即在 2017年,鍾威凱將永信藥品的動物事業處切割出來,併入永鴻生技,並進行一系列的組織重組,完善了產品組成版圖。
鍾威凱坦言,當時永信取得碩騰生技的新竹廠與50~60位營運團隊,但整併的過程並不容易,新舊團隊的衝突在所難免,也幸好之前在多年的歷練,才能逐步完成從企業文化到國際通路的整合工程。
溯源碩騰! 見證臺灣動保發展軌跡
碩騰的前身可追溯至1960成立的台灣氫胺股份有限公司,是臺彎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公司,由美國氫胺與台糖共同成立,主要以化學工業製品為主。
臺灣氫胺在1994年被美國家庭用品公司併購,成立台灣惠氏公司,2009年,美國惠氏(Wyeth)被輝瑞(Pfizer)收購,台灣惠氏變更名為輝瑞生技。
2012年,輝瑞生技將動保事業體分割,轉入投資成立的輝瑞亞洲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輝瑞亞洲更名為碩騰生技,接著,2015年,碩騰美國總部決定分別出售碩騰生技於不同區域的股份,並由永信集團收購臺灣部分成立永鴻國際生技。
鍾威凱指出,永鴻善用農科院、水試所、大專院校等共同開發產品,也讓永鴻成為「催化臺灣在地技術商品化、國際化的橋樑與平台」。(攝影/李林璦)
技術、品質、適口性! 永鴻如何穩坐臺灣動保產業龍頭?
鍾威凱指出,永鴻的產品大多是自主研發,但一年研發費用佔營收不到3%。仰賴臺灣坐擁許多專業研究機構的利基,永鴻善用農科院、水試所、大專院校等共同開發產品,也讓永鴻成為「催化臺灣在地技術商品化、國際化的橋樑與平台」。
例如永鴻成立後,相對人用藥品,鍾威凱面對較陌生的動物藥品及保健市場,他曾三顧茅廬聘請到臺灣動物科學領域教母級人物──中興大學動科系余碧教授擔任三年顧問,好學的鍾威凱透過專家顧問,積極從各專家身上學習畜產到水產的知識。
如今,他能如數家珍。如在動物產品開發上,鍾威凱會特別重視適口性,「動物無法理解良藥苦口,不愛吃就吐掉,若設計成刺激食慾的口味,就能提升進食意願,吃到足夠藥物劑量才能藥到病除;又像是豬愛吃酸的,就將營養品、藥品設計成草莓、葡萄口味;貓狗愛吃有腥味、味道重的,就演變成永鴻現在銷售最好的牛肉口味寵物心血管藥。」
鍾威凱也深入理解不同市場的特色,如中國經濟動物藥量大、價低,勢必會面臨價格競爭。但是,永鴻透過在適口性上的鑽研,以及深厚的技術與高品質的產品,能夠幫助客戶解決飼養上所遇到的各種挑戰。
疫情期間,永鴻專注練基本功。2023年,通過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動物用藥製造廠WHO GMP認證,成為迄今臺灣唯一一家獲得該認證的公司,並被馬來西亞官方接受,此外,永鴻還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認證為合格動物用醫藥品外國製造業者,今年第三季前還有菲律賓的查廠。」鍾威凱說,這些認證是永鴻能持續拓展國際版圖的關鍵。
除了經濟動物外,永鴻寵物用藥的領域也大幅拓展,目前除治療細菌感染、鬱血性心衰竭、骨科及軟組織術後發炎與疼痛、預防化療引起嘔吐等適應症。2020年,永鴻推出寵物品牌「可沛」,進一步跨足寵物保健品,其中,運用臺灣專利菌種調整寵物腸道菌叢、改善糞便臭味的產品銷售最好。
目前,永鴻也正開發寵物的健康管理資訊平台,未來將成為藥品與保健品外的新面向,深化永鴻在寵物產業生態系中的角色。
逆風無抗養殖?「精準用藥x綠色養殖」打造永續生態系
目前,永鴻在抗生素安莫西林系列產品上,全臺市占率超過50%,也開發出長效巨環類藥物治療呼吸道病原菌引起的疾病,成為臺灣第一支動物藥學名藥。
在含藥飼料添加劑上,則有數十年來的明星產品---歐羅肥,幾乎獨佔臺灣市場;而非含藥的飼料添加劑上,有多項創新的專利技術能提高飼料效率、促進動物健康與抗病力,以及降低排泄臭味。
鍾威凱指出,在經濟動物飼養過程中完全不使用抗生素與藥物的「無抗養殖」,以數據來看並不實際,以經濟動物常用的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為例,現在使用量最大還是最早開始推行無抗養殖的歐美。
因為雖然禁止了預防性抗生素的投藥,但飼養方式並沒改善,加動物後續生病也需要用藥,導致歐美每一年的抗生素用量逐年成長,至少是10年前的2倍以上。
」
尤其亞洲許多國家地狹人稠,高密度養殖動物,藥物的使用可說是剛需,因此「永鴻強調推廣正確的飼養概念──『精準用藥、綠色飼養」,給予動物適當飲食、日常管理健康,制定抗生素輪替計畫,以降低患病機率,並在患病時精準用藥。』鍾威凱說。
鍾威凱表示,永鴻的產品線多元且能相互達到綜效,例如免疫調節的飼料營養添加劑可以搭配藥物輪替計畫,讓業者節省成本同時,提升飼料效率。
「此外,永鴻與農科院共同開發出含有生長酵素的產品,透過抗菌胜肽來破壞雙硫鍵形成,可讓氨氣/甲烷/硫化氫等臭味降低6成,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堅固生態平衡。」
鍾威凱從永信走到永鴻,始終不變的是打造「健康一體」(One Health)理念,,「永信照顧人的健康,永鴻照顧動物的健康,盼望創造出人、動物與環境永續共榮的生態系。」
鍾威凱還把目標放的更遠,「我要帶領臺灣動物醫藥到國際上打群架!」,以「雙贏之前,先要雙輸」的合作信念,與其他公司互相讓利、資源整合,才能讓永鴻成為亞太指標性動物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