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前臺灣智慧醫療當道,但隨著特管法核准細胞治療案件數逐漸增加,資通訊和自動化生產業者對再生醫療的興趣也逐漸升溫。經濟部2019年10月發布的《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月報》指出,再生醫療領域中的幹細胞與免疫細胞療法,成為近兩年醫藥品/療法次領域的新投資焦點。
撰文/ 吳培安
日本神戶生醫研究創新基金會細胞療法研發中心,中心長川真田伸在去(2019)年9月受邀訪臺,分享日本如何將神戶市從一座重工業和鋼鐵工業大城,轉型成發展先進醫療產業的「神戶醫療產業都市」(Kobe Biomedical Innovation Cluster, KBIC)。
當時,川真田伸直指,「細胞治療是導入互聯網(IoT)與各種智慧科技的機會。」
再生醫療有望成臺灣下一個半導體產業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能和生醫產業相結合,將能發展新一代基於IT科技的細胞製造系統,獲得發展細胞治療的利機。
而晶圓製造之於半導體發展,如同細胞製備之於再生醫療發展,兩者在產業鏈分工上,都需要高規格的生產空間(無塵室/細胞製備場所)、自動化設備、監控及物流系統,而臺灣在這兩個領域上,也都有技術人才和品管製造經驗的優勢。
「可惜的是,目前臺灣再生醫療產業鏈,還沒有自產的高規格自動化封閉式細胞操作設備,或是委託開發製造機構(CDMO)業者來支援大量細胞需求的供給。此外,再生醫療必不可少的低溫物流業者也還沒加入,目前私人保險業者也很少,只有富邦算是有人工關節、骨材相關的保險項目。」台灣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指出。
林世嘉表示,臺灣若從現在起從長計議、投注國家資源,就有機會在全球再生醫療產業鏈中,佔據關鍵角色,未來再生醫療有機會成為臺灣的重要產業,「成為臺灣的下一個半導體產業!」
臺灣細胞醫療協會秘書長林泰元也認為,「臺灣的晶圓廠是無塵等級,只要有一顆灰塵跑進去就會毀了產品。所以不管是無塵或是無震動標準,臺灣都能維持相當高的品質,對臺灣業者來說,要蓋GTP、GMP這樣要求的廠並不難。」
「不過,自動化製造牽涉到生醫、化學、材料科學、大數據、生物資訊等諸多不同的領域,如何透過平台整合、磨合意見,並透過教育制度鼓勵學者挑戰跨領域研究、強化學生與產業的連結,仍有待進一步觀察。」林泰元說。
智慧醫療夯 再生醫療投資關注相形較少
根據本刊調查,資通訊產業轉型投入醫療雖非新鮮事,但大多仍以行動醫療、穿戴裝置、AI機器人、區塊鏈、智慧醫療、醫院管理系統等,性質上與資通訊、互聯網技術關聯性較高的項目,或是與精準醫療、預防醫學相關的檢測技術。
目前,在再生醫療、細胞療法合作的案例仍相對少,實際投入合作的更少。(可參閱本刊第69期《醫療科技深水區 各家醫院有內幕》)
起步較早的大型電子業者,例如:鴻海科技集團,在2009年3月透過旗下投資公司寶鑫參與訊聯生技私募,成為訊聯的大股東,訊聯生技如今已是國內老字號幹細胞儲存中心,並稱持有華人同源同種最大臍帶血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