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12項血液基因檢測可診斷憂鬱症、躁鬱症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4-09
《Nature》子刊:12項血液基因檢測可診斷憂鬱症、躁鬱症
美國時間8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團隊追蹤並分析因情緒障礙引發自殺行為的受試者,其血中的基因生物標誌物,找到12個基因生物標誌物可區分憂鬱的嚴重度,預測患者發展成重度鬱症、躁症的風險,並為患者精準選擇適合藥物。該研究發表於《Molecular Psychiatry》。
 
這項研究為期4年,納入300多名受試者,研究人員使用先前開發的SMS-7量表觀察受試者情緒高低變化,並利用全基因體定序記錄兩種情緒狀態下的血中生物標誌物。
 
接著研究人員利用數據庫對生物標誌物進行優先排序,並用漢氏憂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楊氏躁症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YMRS)來驗證鬱症和躁症,最終研究人員發現了26個候選血中基因生物標誌物與情緒障礙有關。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生物標誌物的生物學路徑,發現這些基因生物標誌物與晝夜節律、神經營養和細胞分化功能有關,並透過血清素、麩胺酸作為信號傳導,這也驗證了情緒可以影響能量、活動和生長的觀點。
 
研究人員也在精神病患中檢測這26個基因生物標誌物,與情緒障礙、鬱症、躁症和因精神疾病而住院的關聯,發現下列12個基因NRG1、DOCK10、GLS、PRPS1、TMEM161B、GLO1、FANCF、HNRNPDL、CD47、OLFM1、SMAD7和SLC6A4可以用來追蹤與預測憂鬱症。而其中有6個基因可用來追蹤與預測躁鬱症,此外,RLP3、SLC6A4和重度躁症有關。
 
接著,研究人員評估這些生物標誌物是否能作為現有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標靶,可以精準地匹配患者與藥物,並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研究人員也利用生物標誌物尋找具有潛力的新抗憂鬱藥,研究發現心血管用藥─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Pindolol、高脂血症治療劑Clofibrate、TZD類降血糖藥pioglitazone、腸胃藥adiphenine,以及天然化合物積雪草酸苷(asiaticoside)、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s)未來有望老藥新用於治療憂鬱症。
 
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Alexander B. Niculescu表示,這些疾病常透過患者主觀地自我評估或醫療人員的臨床觀察來診斷,並沒有客觀依據,我們希望透過此項研究開發針對憂鬱症和躁鬱症的血液檢查,以釐清患者需求,讓患者可以精準匹配的最適合的藥物,並客觀地監測患者治療的成效。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4/210408112310.htm
 
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1-01061-w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