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6)日,土耳其Necmettin Erbakan大學Meram 醫學院展開首個「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眼角膜神經研究,發現神經纖維受損與眼角膜上免疫樹突細胞增加,可能是辨識新冠長期症狀的特徵。該研究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項新冠長期症狀特徵在新冠肺炎感染康復後,若曾出現味覺、嗅覺喪失、頭痛、頭暈、麻痺和神經性疼痛等神經症狀的患者中特別明顯。
該研究納入了40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與30名未感染新冠肺炎的對照組受試者,均接受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新冠長期症狀評估、DN4簡易疼痛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纖維肌痛問卷以及利用角膜共軛焦顯微鏡(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CCM)來評估角膜中的神經損傷。
4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期時,有22名(55%)沒有肺炎臨床症狀,11名(28%)有肺炎症狀但不需要供氧治療,有4名(10%)因肺炎住院並接受供氧治療,3名(8%)住院且曾進入加護病房(ICU)。
而40名患者在康復後,有22名(55%)患者在第4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有13名患者在第12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
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新冠肺炎康復後4周,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其角膜會出現角膜神經纖維密度(corneal nerve fiber density, CNFD)、角膜神經纖維分支密度(corneal nerve branch density, CNBD)、角膜神經纖維長度(corneal nerve fibre length, CNFL)以及樹突細胞密度均增加。
而新冠康復者沒有出現神經症狀的受試者,其角膜神經纖維數量與健康人相同,但樹突細胞數量較多。
研究顯示,新冠長期症狀與角膜神經纖維損傷有關。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個針對新冠康復後,發生新冠長期症狀患者角膜神經損傷和樹突細胞數量的研究。
研究人員認為,角膜共軛焦顯微鏡可以作為一種快速、客觀的長期新冠症狀評估方法。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是一項觀察性的研究,還有許多因素無法確認其因果關係,包含,受試者數量少、缺乏長期監測,且依靠問卷來判定神經系統症狀的嚴重程度並不夠客觀。
參考資料: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7-nerve-fibre-loss-key-immune.html
論文:https://bjo.bmj.com/content/early/2021/07/08/bjophthalmol-2021-319450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