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當FDA核可了透過Spark Therapeutics申請正市的Luxturna基因療法時,Bennett人還在賓州大學的實驗室,並和當時即將參與籌建亞洲首波基因治療中心的臺大眼科部主治醫師陳達慶,有許多經驗上的分享與交流。
她發明的Luxturna是第一個在美國獲得批准的基因療法,但Bennett卻發現自己身在一個令她驚訝的處境:竟然沒有人想要她的這項工作……。
儘管新療法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藥廠和投資者卻一直拒絕,理由很簡單,「因為Bennett試圖治療的疾病但太罕見了,不值得投資。」
Bennett 表示,藥廠還是對數百萬人受影響的青光眼以及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AMD)等疾病感興趣,要談論一個在美國可能只有 2,000人受影響的疾病,確實有點難!
於是,Bennett決定籌建自己的公司,並找上抗盲基金會合作,也很快地揭開了 Opus Genetics 的面紗。
抗盲基金會執行長兼 Opus 臨時執行長 Ben Yerxa 表示,「一些基因治療資產並沒有得到他們需要的關注,很需要找一個家。」
非營利性解決方案
Opus 的成立結合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Opus 雖是營利的,但主要為那些被現今醫療排除在外的患者提供基因治療。例如,Luxturna 已經為雷伯氏先天性黑蒙症(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 LCA )基因治療提供了概念驗證,但投資者和大公司卻更關注將該技術應用於更大、或更有利可圖的疾病。即使是 Bennett 共同創立、將 Luxturna 推向市場的 Spark Therapeutics ,也已經轉向更常見的疾病,如血友病和亨廷頓舞蹈症。
(編按: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是一種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特徵是出生時就有嚴重視覺喪失,多為先天性且家族性遺傳,已查明有 12 個致病基因。患者從出生時或在最初幾年的生活,便有嚴重的視覺缺損,症狀有眼球凹陷、斜視及不尋常的畏光,且慢慢地逐步視網膜萎縮。視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白天的時候,患者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到入夜時,幾乎什麼都看不到。除眼睛上的視網膜色素病變外,患者經常也會發生中樞神經的異常,包括精神發育遲滯、癲癇及聽力障礙。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是罕見的遺傳眼睛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它可能發生在同一個家族的幾個成員。)
一些公司雖然已經投入數百萬美元開發,但最後也可能棄守,部分原因是製造和管理基因療法的成本很高。例如,今年早些時候,Orchard Therapeutics 公佈的數據顯示,其針對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的基因療法幾乎 100% 有效。但公司依然決定關閉該計劃,因為,這種發生率是每 20萬到100 萬新生兒中,只可能有1 例發生。
近期,Jim Wilson 和已故的 Tachi Yamada 嘗試了一項非營利性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嘗試利用 FDA 提供的優先審查資格的市場價值,促進基因療法開發的可持續發展。2017 年,Wilson之前門徒 Luk Vandenberghe 成立了自己的非營利組織,將罕見疾病基因療法推向公司可以接受的階段。
此外,今年春天拔地而起的Taysha Gene Therapies ,一夜之間募集超過一億美金,並在一開始起步時,就大舉投資蓋廠,鋪陳臨床前、臨床和商業化基因治療的生產。
相較之下,Opus 主要嘗試透過建立罕見視力疾病的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和降低疾病開發的成本,讓這些罕病治療成為有利可圖。
目前,Opus的手中的項目也還比 Taysha 少,但Yerxa強調,基金會長期以來推動視力障礙基礎研究工作,資助了大約 90 個實驗室,幾乎為這個領域提供了資金,非常了解哪些實驗室正在開發出色的項目。
在過去一年中,雖然基因治療臨床也出現了一些安全問題,但眼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獨立的部位,能更容易、更安全地進行。
目前,Opus的第一個項目是針對 Leber 的 LCA5 突變所開發的基因療法,計劃於明年年初進入臨床; 第二個項目是針對 LCA13 突變,也將在接著的一年之後啟動臨床。
前者大約 170 萬人中有 1 人,後者影響了大約 28.8萬 人中的 1 人,兩者都非常罕見,但並非獨一無二。
原文出處:https://endpts.com/luxturna-inventor-jean-bennett-starts-a-new-gene-therapy-company-to-tackle-rare-diseases-left-behind-by-pharma-v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