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挑選了以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惡化相關生存期(progression-related survival, PRS)為主要終點的癌症臨床試驗,並以經驗貝氏方法(empirical Bayes methodology)估計這些試驗中,偽陽性和偽陰性錯誤的數量。
在本研究分析的362項試驗中,包含187項OS和216項PRS。研究發現OS項目中,56項陽性結果中有33項是偽陽性(偽陽性率為58.4%),而絕大多數陰性結果是真正的陰性(131項中有1項偽陰性,偽陰性率為0.9%);在PRS項目中,偽陽性率則是24.5%,偽陰性率為4.2%。
研究也發現,降低P值的閾值(thresholds),可減少偽陽性,但偽陰性會略微增加。研究者認為,藉由實施更嚴格的統計閾值來減少偽陽性,會顯著降低試驗成功率(在此研究中,OS項目成功率會從30%下降至15~18%),使得該統計策略實際執行上窒礙難行。
研究者認為,OS項目中偽陽性和真陰性數量加總後,顯示有87%試驗中所測試的療法是無效的,此數量高得驚人。前哈佛醫學院副教授、第一作者Changyu Shen表示:「因此,更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率地確認,哪些新療法可以進入第三期試驗。」
未參與研究的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副教授Elizabeth A. Handorf說:「這篇研究顯示,許多在三期試驗表現積極的藥物,最終創造的益處可能比預期的小,而改變統計閾值不是一個可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認為,該研究強調了需要更有效的研究設計,以及明確定義什麼是具有臨床意義的效果。」
參考資料:https://bioengineer.org/are-too-many-phase-iii-cancer-clinical-trials-set-up-to-fail/
論文:https://jnccn.org/view/journals/jnccn/19/9/article-p1072.xml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