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選研究淬鍊、耐酸鹼、定殖力菌株

顧好「第二大腦」?益生菌機能性研究百花齊放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06-20
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各具特色,消費者可從大品牌、具研究實證、定殖力佳以及有益生質配方等面向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圖/freepik)

全球益生菌研究發展突飛猛進,相關期刊論文已突破2萬篇,從傳統的消化道保健功效,一直到增強免疫、調整代謝以及精神益生菌等,開始顛覆了以往的狹隘認知,腸道周遭神經系統宛如第二顆大腦般,聯繫調控著全身。而從琳瑯滿目的益生菌產品中,應挑選經研究、專利淬鍊的菌株、耐酸鹼、定殖力佳,且具備益生質配方等,才能避免花了冤枉錢。

撰文 /李林璦


美國在2008年就啟動了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總共投入了34.5億新臺幣,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於2012年完成了為期5年的人類微生物體計畫第一階段研究,並於2013~2016年完成第二階段的計畫。

此後,隨著生物科技發展的高速列車啟動,微生物領域從分類鑑定的研究、微生物代謝機制的路徑、到調節生物體生理的機能性及發酵生產的測試等,引發全球產官學研各領域全心投入,激盪出絢爛的研發成果。

光是以微生物體(Microbiota)做為關鍵字搜尋,就可發現相關期刊發表在這幾年急遽增加,在2001年前,每年發表之相關文獻低於百篇,但2010年便破千篇,2018年破萬篇,2021年更突破2萬篇。

其中,又以機能性與發酵技術為學術界及業界最為關注。在機能性研究中,益生菌引領了近20年的保健食品市場風采,甚至到了與結合醫學研究的醫藥品認證發展,其關鍵就是特殊的益生菌在腸胃道中,除了生長、代謝、停留等特性,更具有各種有助於生理反應改善的特性。

顛覆認知!益生菌不僅腸道保健

近年來,益生菌的功效性發展更是遍地開花,從傳統消費者可直接且容易理解益生菌在消化道健康及機能的維護功效,如降低腸胃道發炎、改善黏膜完整性、減少腸胃道中壞菌及有害物的濃度,甚至是被驗證能降低腸細胞癌化的機率,一直到增強免疫、調整代謝,以及2015年提出的精神益生菌等。

這些創新研究成果開始顛覆了以往對腸道機能性的狹隘認知,腸道周遭神經系統,宛如第二顆大腦般,不停地與大腦溝通、聯繫調控著全身如電力網路般的神經脈絡,傳導指揮身體其他部位的生理反應,也因此在近年發展出許多大腦、腎、肺、骨、皮膚與腸道交互作用的新名詞。(見下圖)


細選經研究、專利淬鍊的菌株

不過,消費者選擇益生菌時,面對各個廠商花俏絢麗的宣傳與包裝精美的行銷之下,究竟該如何選擇?

可從大品牌、研究實證、定殖力佳、個人功效需求、以及益生質配方等面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避免花了冤枉錢。

首先,可從挑選值得信賴、具有研發實力的大品牌廠商著手,專業的益生菌廠商會以科學為基礎,進行一連串繁雜的篩選作業及實驗,比如各種來源菌種及菌株的挑選、腸道細胞吸附性實驗、細胞修復、提高細胞活性,降低傷害測試,完成後須評估菌種功能性的確認等,需要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開發時間,經過許多動物或人體實驗確效後才會產品化。

而一株好的益生菌株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持續引進科學新知與觀點,也代表益生菌開發漫長的道路將不斷地延伸,最新的研究結果將轉化成一張張新穎性科學研究的期刊、國際專利或受到海內外科學獎項的肯定。

因此,挑選益生菌時,可選擇有持續開發與研究的成果發布的菌株,代表該株益生菌是值得投資與開發且經得起最新科學的考驗與要求。

因為10年前的研究與專利,到了現代可能只是國中科展的題目,若要持續再進步,得花超過10倍、20倍的投入與證據,才能獲頒新一代專利,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長期定殖關鍵  耐酸鹼、搭配益生質 

除了選擇好的菌株外,耐受腸胃道的酸鹼環境後定殖更是關鍵。胃酸是身體抵抗壞菌的最重要防線之一,但隨著食物攝取進到腸胃的微生物,馬上就會受到胃酸、膽鹼的連續極酸與強鹼雙重考驗。

因此,攝取高菌數且高存活率的益生菌,才能定殖而發揮其機能性。

而如何在肚子裡培養更多的好菌,是最重要課題之一,益生菌的生產大部分採用高成本的冷凍乾燥,經消費者攝取之後,在腸胃中甦醒而開始繁殖,這時的益生菌極需要補充能量。

但是在飲食西化的風潮下,專屬於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質,如膳食纖維、寡糖的攝取量卻越來越少,無法直接且有效的刺激益生菌增長,若可以即時補充益生菌所需要的能量來源,就能提升益生菌的活性與機能性,因此,補充搭配具有益生質的益生菌產品,是讓益生菌長期定殖並繁殖、發揮機能性的關鍵因素。

目前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即便相同是改善腸道健康,每株菌所能帶來的益處卻不盡相同,消費者可考量自身需求,選擇多元菌株組合以達到個人化的機能性保健需求。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