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4日,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指出,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其血中源自於免疫細胞的可溶性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酶受體(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蛋白質的濃度會高出3~5倍,且與靜脈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肺栓塞、腎損傷、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有關,suPAR將有望成為新的血栓生物標誌物與治療靶點。該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
異常的免疫反應通常是造成重症新冠肺炎的原因之一,密西根大學佛蘭克爾心血管中心(University of Michigan Frankel Cardiovascular Center)一直在研究suPAR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在先前研究中,發現血中高濃度的suPAR與血栓形成風險增加有關。
有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會出現血栓,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因血栓而死亡,研究人員指出,傳統上,臨床醫師是利用纖維蛋白的代謝產物─D-二聚體(D-dimer)來評估靜脈栓塞的程度,但研究證明,D-dimer生物標記物在新冠肺炎中的預測性較差,因為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對病毒產生獨特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引起。
研究人員認為,若結合免疫系統生物標誌物suPAR與D-dimer,可以提高預測重症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栓形成風險。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1,96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入院時的suPAR數據、糖尿病、高血壓、鬱血性心衰竭、中風與其他嚴重心臟病及發炎性疾病,並持續監測患者直至出院或死亡。
在受試者的住院期間,研究人員測量了30天suPAR數據和D-dimer濃度,並使用超音波監測下肢靜脈與肺部,觀察是否有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
結果顯示,有163名受試者發生靜脈栓塞,其中有65名受試者發生深部靜脈栓塞,88名受試者發生肺栓塞,10名受試者同時發生靜脈栓塞與肺栓塞,而發生血栓的患者,其suPAR濃度比未發生血栓的患者高50%,且當同時評估suPAR與D-dimer濃度時,可將41%的受試者分類為靜脈血栓低風險者。
研究人員指出,suPAR與D-dimer之間存在正相關,suPAR的濃度與血栓形成之間存在關聯性,醫師可以此評估患者血栓的風險高低,並提供高風險患者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發生。
密西根大學佛蘭克爾心血管中心主任Salim Hayek表示,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高濃度的suPAR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也已經有公司正在開發靶向suPAR的藥物;此外,目前該中心正在進行將靶向suPAR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8/220804102545.htm
論文:DOI:10.1161/JAHA.122.025198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