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諾獎得主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突變 首證分子機轉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9-1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Nature》子刊:諾獎得主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突變 首證分子機轉 (圖片來源:網路)

近(7)日,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表示,其由 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Bruce Beutle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一項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新基因「Gm4951」,並首次證實此基因突變後導致NAFLD的分子機轉,未來有望對此開發相關療法。該研究已在7月16日發表於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領導該團隊的Beutle,曾發現啟動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受體——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並因此與另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而本次,Beutle研究團隊在服用高脂肪飲食(HFD)的小鼠中,發現了一項名為「Gm4951」的基因;且與多數和肥胖相關的NAFLD小鼠不同的是,具有Gm4951基因突變的小鼠,由於缺乏由該基因轉譯的GM4951蛋白,會因此罹患肝脂肪變性(最常見的一種NAFLD),但通常不會伴隨肥胖情形。

研究團隊表示,Gm4951為小鼠中20項「免疫相關GTP酶」(immunity-related GTPase)基因之一,主要表現於肝細胞中。

進一步研究發現,另一種與人類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相關的蛋白「HSD17B13」,會和GM4951產生交互作用;GM4951會促進脂質氧化,以防止脂質在肝臟中積累,並能將HSD17B13轉運為脂肪油滴(lipid droplet)。

研究人員總結,缺乏GM4951的小鼠,在服用高脂肪飲食下會罹患NAFLD,但體重或血糖代謝上卻不會有明顯變化。

此外,由於確立了這項非肥胖型的NAFLD小鼠模型,未來也有望讓科學家從Gm4951著手研究如何對抗NAFLD。

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將NAFLD的分子機轉,與HSD17B13蛋白間的關係完全相連起來,證明HSD17B13和GM4951交互作用,及其下游所影響的分子機制。

NAFLD是一種主要表現為脂肪肝的疾病,據估計,美國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此疾病,患者通常無飲酒習慣。NAFLD可再細分為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若肝炎持續惡化,恐導致肝硬化或肝癌。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812-4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909/UT-Southwestern-scientists-identify-genetic-mutations-that-contribute-to-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spx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