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幹細胞外泌體臨床研究!長庚、史丹福聯手開發生醫材料登《Biomaterials》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5-03
右一為林口長庚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圖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近幾年成為醫學界矚目的一顆新星,今(3)日,林口長庚醫院表示,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和褚柏顯教授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工學院Sarah Heilshorn教授合作,開發出一款生醫材料,可培養安全性更高、排斥更少、療效更好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幹細胞外泌體,這項成果也促使各種臨床研究進行。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表示,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最早是由日本學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的研究團隊於2007年發表和證實,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大部分再生能力在於它分泌的外泌體(Exosomes),會通過擴散作用到鄰近的細胞誘發再生能力,以達增生修復的效果。
 
不過,由於幹細胞外泌體取得不易,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受醫院指派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工學院,與多年投入外泌體研究的Sarah Heilshorn教授進行討論。
 
雙方合作經研究並開發出適當的生醫材料,克服當前幹細胞外泌體難以取得的困境,其研究在2022年12月發表在《Biomaterials》期刊上。
 
李振宏醫師表示,目前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培養,必須藉由小鼠肉瘤癌細胞的可溶性基底膜所提取的分離物,來維持它的原始特性,然而,使用這種方式培養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取得的外泌體,未來並不適合臨床人體的試驗和應用。
 
團隊經過研究,以人類蛋白的重複胺基酸序列為基礎,精準設計出非從傳統動物體中產生的「類彈性蛋白」,不但可以穩定和安全的用於製造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還改變其後續對於治療的促生存效力(pro-survival effects)。
 
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表示,這項重大的成果也促使各種人體臨床試驗研究積極進行中,希望對於未來的疾病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例如,使用癌症來源的外泌體作為標誌物,可用於檢測和預測癌症治療後的效果和反應。另外,也可利用幹細胞外泌體的再生治療效果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如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心肌梗塞、糖尿病以及關節退化等等疾病。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