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幹細胞外泌體臨床研究!長庚、史丹福聯手開發生醫材料登《Biomaterials》
2023-05-03 / 記者 彭梓涵
幹細胞外泌體(Stemcell-derived exosomes)近幾年成為醫學界矚目的一顆新星,今(3)日,林口長庚醫院表示,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和褚柏顯教授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工學院SarahHeilshorn教授合作,開發出一款生醫材料,可培養安全性更高、排斥更少、療效更好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幹細胞外泌體,這項成果也促使各種臨床研究進行。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李振宏醫師表...
Google公布最新醫療應用! 醫療聊天AI媲美醫師、攜長庚開發乳癌超音波AI、推開源工具讓醫師自創App
2023-03-15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4日,Google發布最新在健康與醫療領域的應用,包含新一代的Med-PaLM2,可回答醫學相關問題,準確度達85%,媲美人類醫師;也推出一套開源工具OpenHealthStack,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在資源貧乏的地區創建數位健康產品。 此外,Google也更新與各種醫療合作夥伴的進展,包含與臺灣長庚紀念醫院(CGMH)合作開發超音波AI乳癌早期篩查工具、與梅奧醫學中心(MayoClinic...
加速醫療決策! 廣達「新生兒重難罕病5G救護車」落地長庚
2022-06-23 / 記者 李林璦
昨(22)日,國際扶輪基金會捐贈一輛救護車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上面將搭載廣達的5G高科技,成為全台唯一「兒童暨新生兒重難罕病童轉送5G救護車」,可以在救護車上透過救護人員眼鏡上的微型攝影機即時傳遞患者狀況,並利用5G迅速把患者的生理訊號、超音波等資訊傳回醫院的戰情室,縮短醫護人員了解病情的時程,即時做出適當的醫療決策。 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任林建志表示,未來我們不是決戰在醫院,而是決戰在院外。...
臺大跨校「科研產業化聯盟」展70餘項生醫創新 尋產學鏈結商機
2021-11-04 / 記者 巫芝岳
BIOAsia-Taiwan2021亞洲生技大展,今日起一連四天(4日至7日)在南港展出;其中,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元智大學與長庚大學,以及臺大和長庚醫院,共計展出計逾70項研發技術,產品從疫苗佐劑、腸道菌檢測,到AI生技應用與精準智慧農業。今日開幕儀式中,各校校長特別強調產學鏈結的重要,期望臺灣生技邁向「產業帶動研發」的階段。臺大先前已串連臺大系統學校(臺大、臺科大、臺師大)...
嚴重皮膚藥物過敏治療新曙光
2018-03-27 / 記者 林以璿
嚴重型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常耗費龐大的醫療支出,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每年約有近百例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患,並有近千萬的藥害救濟補助是給付於這類病人。過去治療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最常使用的是全身性類固醇,但改善效果有限且有風險。長庚醫療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利用anti-TNF-α生物製劑可顯著降低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溶解症一半的死亡率。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8年3月的國際知...
長庚醫院助62歲婦順利自然產下第二胎
2018-03-07 / 記者 林以璿
62歲的吳女士,去年透過人工生殖順利懷孕,由於屬高危險懷孕,因此轉介至台北長庚婦產科門診。上月25日無預警破水住院,產程順利,僅花了66分鐘就產下一名2,930公克的男嬰。更巧合的是,這個男嬰與吳女士36歲的大女兒竟是同月同日生。女性一般生殖年齡大約是20到45歲。懷孕的時候滿34歲,稱為高齡孕婦,生產的時候滿35歲,稱為高齡產婦。根據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的研究,過去28年來,初產婦的年紀從28歲上...
林口長庚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
2018-02-27 / 記者 林以璿
林口長庚醫院為提供聽力及語言障礙患者更優質的服務,於本月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該中心同時結合專業的主治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工程師等團隊,提供完整且快速診療檢查、聽能重建諮詢,以免去病患及家屬四處奔波檢查治療的麻煩,估計一年將服務需要聽覺輔具的患者至少6,000人次以上。當前台灣社會的結構趨向少子化及高齡化,因此將新生兒聽力篩檢、18歲以下兒童單邊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
您有長乾癬嗎?小心眼炎腦中風找上身!
2018-01-10 / 記者 林以璿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其形成的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等,目前,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的乾癬患者。近年來的研究已經發現乾癬並不只是一種皮膚病,當重度乾癬造成大面積的皮膚發炎時,也會伴隨體內血管及許多器官產生發炎反應,造成許多發炎性內科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乾癬的皮膚病灶為紅色發炎斑塊,經常會有皮膚脫屑、發癢等症狀。當乾癬的皮膚病灶發炎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皮膚紅腫疼痛。冬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