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中心40週年系列活動》之二

免疫功坊、圓祥、安立璽榮、嘉正、得勝 多項「新構型」抗體藥拚臨床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3-07-21
(攝影/彭梓涵)

今(21)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與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共同舉辦的「創新創業商機講座-抗體藥物的新世代」中,除了探討抗體藥物發展趨勢外,也邀請包括:免疫功坊、圓祥生技、安立璽榮、嘉正生技、得勝醫學科技等,分享公司當前最新抗體藥物開發進展。


 
免疫功坊張子文:「T-E型藥物平台」加值GLP-1藥物 明年進臨床
 
免疫功坊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子文表示,他在2000年左右,將抗體研究帶入DCB;在2014年即將退休之際,隨著全球包括PD-1/PD-L1藥物、CAR-T療法、ADC等創新技術問世,張子文又發明了「T-E型藥物平台」,透過「標的部位」(targeting moiety)和「效應部位」(effector moiety)的結合,以抗體概念讓藥物作用更精準。
 
張子文指出,透過化學分子鍵結多種不同藥物或分子,可延長藥物半衰期、增加藥物療效,免疫功坊也已有多項產品將在近三年內提交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
 
其中,他特別介紹了可望治療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的類升糖素胜肽-1 (GLP-1)藥物TE-8105。該藥物透過在GLP-1的特定位置鍵結2條脂肪酸,能顯著延長其半衰期,預計在明年進入臨床一期試驗。
 
張子文表示,他們已在小鼠實驗中證實,與降血糖藥物semaglutide相比,減少體重的效果可更顯著,使用劑量也可望更低。

 
圓祥生技何正宏:全人源抗體嗜菌體庫、雙抗技術平台 降低免疫風暴
 
圓祥生技何正宏總經理分享,目前市面上瞄準在腫瘤免疫的雙特異性抗體療法,除了靶向腫瘤相關抗原,大部分會標靶T細胞表面的CD3分子,但CD3抗體很容易使T細胞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進而造成副作用。
 
因此圓祥希望開發出兼顧安全、療效性的次世代癌症免疫療法,其也透過公司專有的全人源抗體嗜菌體庫、T-CUBE雙抗技術平台,開發出多款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他表示,其中標靶CD137/PD-L1 的雙特異性抗體療法AP203,該療法可避免免疫風暴產生,也提高藥效與安全性,目前也正在臨床一期試驗。
 
除了自我產品開發,圓祥2020年開發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首創型眼科雙抗療法,也授權給信達生物製藥,目前進展到臨床二期;另一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腎臟癌的雙抗療法則是在2019年授權給天士力。

 
安立璽榮陳泓愷:從腫瘤到阿茲海默症 量身訂製CSF-1R療法
 
安立璽榮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泓愷則分享公司從腫瘤療法跨到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的過程。他表示安立璽榮目前進展最快的產品線EI-1071,最早是從生技中心技轉而來,為一款做為抗癌免疫療法藥物的CSF-1R激酶抑制劑,目前正在臨床一期試驗。
 
不過他們也發現,CSF-1R激酶抑制劑與傳統藥物不同,可以調控腦內免疫系統、有效抑制腦內一種特殊的免疫微膠細胞(microglia),進而達到減緩神經損傷並改善認知功能的效果,2020年開始他也成為亞洲連續兩年唯一獲得比爾蓋茲及美國阿茲海默協會Part the Cloud-Gates Partnership獎項資助的公司,已推進EI-1071進入臨床二期研究。
 
在這些研究中,安立璽榮也發現CSF-1R會調控巨噬細胞活化,且比起原位腫瘤,轉移的腫瘤中因巨噬細胞高表現而會造成嚴重發炎,因此進一步開發抗CSF-1R與IL-10的雙抗體療法,以針對冷腫瘤如頭頸部癌、乳癌、直腸結腸癌進行研究。

 
嘉正莊士賢:三甘露醣建結技術 安定性、免疫原性佳
 
嘉正生技執行長莊士賢則分享,其從DCB技轉具有關鍵ADC三甘露醣(trimannosyl)鍵結技術、可搭載2個小分子藥的ADC藥物,其技術與市面上同樣做在醣基上的荷蘭公司Synaffix相比,具有更佳的安定性,因更接近人體抗體及產生較少的免疫反應等優勢。
 
目前嘉正也以此關鍵技術平台與國內抗體藥物開發公司上毅生技合作,開發抗ENO1的ADC藥物,接下來嘉正也將選定ENO1高表現的前列腺癌、胃癌與膀胱癌為適應症進行臨床研究。

 
得勝醫學黃昭媛:安全考量出發 提升抗體專一性
 
得勝醫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昭媛則表示,ADC藥物大部分是由市場已驗證具有功效的藥物與元件組成,因此比起開發更有療效的藥物,ADC藥物目前存在更多的問題是安全性,因此得勝醫學的ADC設計概念就以安全為考量。
 
她表示,雖然PD-L1藥物已被證明具有療效,但只有少數患者達到極好的療效且具有許多副作用,得勝就以此出發,從5000多種膜蛋白中篩選,並經反覆驗證找到一種能特異性與腫瘤PD-L1結合的抗體,進一步開發ADC藥。此ADC藥能緩解作用型T細胞的失活,避免降低腫瘤微環境的免疫耐受性,目前在動物實驗上已展現卓越的腫瘤抑制效果及安全性。

(報導/彭梓涵、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