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驗毒物!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開發可攜式拉曼檢測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3-09-01
(圖/林口長庚提供)
今(1)日,長庚醫院與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僅30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的種類及濃度,相較於過去抽血檢驗需要4小時以上才能得知結果,更能讓醫師即時給予患者精準的治療。此平台的檢測結果與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成果已刊登於《Small》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質以農藥、有毒金屬、毒品濫用、安眠藥、清潔用品等等為主。但大多數病患被緊急送到急診時,家屬只說中毒了卻一問三不知,醫師經常面對的是未知的毒化物。

但抽血後,通常需要經過實驗室至少4小時以上的檢測,才能真正辨識出毒化物,不管是時效性和應用性都明顯不足。

「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由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台灣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禮與台北馬偕神經外科醫師林新曜聯手研發,讓急診室醫師得以快速得知毒物類型,還可以知道毒物的劑量。

萬德輝指出,團隊從臨床需求出發,結合最新分析化學與奈米科技,開發出這個新穎的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具有多熱點、深景深、濃縮效應等特點,可大幅增強可疑分子之特徵訊號,同時兼具低成本、可撓曲、高穩定性等特點。

透過此平台進行快篩檢測時,僅需少量檢體(2~5微升),在30分鐘之內即可得到結果,且跟醫院端的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這項突破性的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7月《Small》和2023年9月《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備受國際肯定。

林新曜指出,除了毒物之外,精準的藥物濃度監測,對於臨床病人的治療也非常重要。藉由此平台,可以達到腦脊髓液中藥物濃度的即時監測,提升病人治療的安全性與效率。

顏宗海補充,「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等)、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Mephedrone)、浴鹽等)等都難逃法眼,不僅有助醫療,可望也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