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析
- 產業名錄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 英文名稱: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
- 網址:https://www.cgmh.org.tw/
- 成立時間:1973-03-26
- 發展階段:其他
- 地區:臺北市松山區中華里4鄰敦化北路199號
- 代表人:王瑞慧
產業領域
D03醫療院所
相關文章
國科會智慧醫療產學聯盟 高雄長庚、彰濱秀傳引領智慧醫療
2024-10-28/記者 黃佳啟
今(28)日,國科會展現「智慧醫療產學聯盟」成果,透過學醫產跨域合作,以病患旅程為核心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加速智慧醫療產品實證與服務品質提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展示全球首創的「HOPES平台」,運用AI整合肝癌患者病歷、影像及多體學數據,優化精準治療策略,輔助醫師決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則聚焦智慧微創醫療,結合AI輔助泌尿科病患手術影像診斷,顯著提升手術安全與效率。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致詞...
長庚醫院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尿中鎘越高 預後越差
2024-10-16/記者 李林璦
今(16)日,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及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分享,其共同執行的跨領域研究計畫結果,發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其臨床預後越差。該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Health)》。 這項臨床研究總共納入574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52位為重症、322位為輕症,其中68位死亡,死亡率為11....
長庚研究證實:質子治療大型肝癌 存活期延長兩倍、副作用低
2024-03-05/記者 李林璦
今(5)日,長庚醫院是台灣首先引進質子治療的醫院之一,其宣布針對159位在長庚接受質子或傳統X光放射治療的大型肝癌病患進行長達四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質子治療不管在腫瘤的控制或是病人的存活期,都優於傳統X光放射治療超過兩倍以上,而且副作用也更少。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23年亞太粒子放射治療合作聯盟國際高峰會議,並獲刊於2024年3月1日放射腫瘤學界頂尖國際期刊「國際放射醫學、生物、物理期刊(In...
長庚攜手Gilead 簽癌症臨床試驗MOU
2024-02-05/記者 李林璦
今(5)日,長庚醫療體系宣布,已於1月31日與吉立亞醫藥(GileadSciences)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推動早期臨床試驗,並聚焦癌症腫瘤領域的臨床試驗、共同合作臨床前試驗、生物標記/轉譯研究等學術臨床研究。 長庚醫療體系陸續與多家大藥廠合作,先前1月22日,也與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推廣更多臨床試驗。百靈佳殷...
長庚攜百靈佳殷格翰 簽臨床試驗MOU
2024-01-22/記者 巫芝岳
今(22)日,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合作推廣更多臨床試驗。百靈佳殷格翰過去十年已與長庚進行近70件臨床試驗,並主要聚焦於糖尿病和心腎共病(CRM)、思覺失調症、胸腔科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ILD)、免疫、腫瘤、眼科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暨體系臨床試驗中心總召林永昌表示,此次與百靈佳殷格翰的合作,聚焦早期臨床...
Prof. Cheng-Hsun Chiu emphasizes the critical need for a "Virology to Clinical Blueprint"
2023-12-31/GlobalBio & Investment
Preparetoprevent#2:WeareexcitedtoshareinsightsfromProf.Cheng-HsunChiu,DeputySuperintendentat 長庚醫院.HeisalsotheleaderofAdvageneBiopharma'sCOVID-19drugAD17002-SC'sphase2atrial.Prof.Chiuemphasizes...
30分鐘驗毒物!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開發可攜式拉曼檢測
2023-09-01/記者 劉馨香
今(1)日,長庚醫院與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僅30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的種類及濃度,相較於過去抽血檢驗需要4小時以上才能得知結果,更能讓醫師即時給予患者精準的治療。此平台的檢測結果與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成果已刊登於《Small》和《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
專訪林口長庚醫院盧章智醫師、王信堯醫師、陳春賢教授
2019-11-29/環球生技
談癌色變,癌症一直是臺灣四大死亡之一,而面對罹癌的難題,林口長庚醫院約從1997年時就開始做癌症篩檢,發展至今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臨床資料庫更是蒐集到2萬8千筆有效病患真實數據,立足於強大的基本底,研究團隊更著手如何應用AI的技術幫助分析,期間更與20/20GeneSystemsInc,幫助病人早期診斷盡早發現癌症的蹤跡!
高雄長庚兒童神經罕病中心 洪碧蓮「願做上帝的瓦器」【會員限定,4/15前限期開放全文,免費註冊登入可讀】
2024-09-26/記者 吳培安
高雄長庚兒童神經罕病中心主任洪碧蓮,因為喜歡小孩而走入兒童神經科,卻因為朋友意外成為罕病家長的機遇下,與罕見疾病「雷特氏症」結下不解之緣。在洪碧蓮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高雄長庚開設了雷特氏症聯合門診,大幅改善了南臺灣病友的就醫,迄今,持續推動罕病的基因檢測和早療照護,溫柔地守護著罕病兒童和家長,一起等待罕病療法的到來。撰文/吳培安「我的寶貝女兒本來都好好的,會走路、會笑、會叫爸爸媽媽,但某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