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

日本、北美CGT專家齊聚 倡跨產學研合作克服製造、給付挑戰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3-12-01
日本、北美CGT專家齊聚 倡跨產學研合作克服製造、給付挑戰 (攝影/張哲瑋)

今(1)日,台灣醫療科技展第二天,由創笙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加速器(CellTech Accelerator)主辦的「2023國際細胞暨基因治療關鍵價值論壇」中,邀請到亞洲細胞治療組織(ACTO)理事長下坂皓洋(Akihiro Shimosaka)、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Toru Jay Seo)、Accelerated Biosciences財務長Henry Chen、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等海外專家,分享細胞治療的最新國際趨勢。

ACTO主席下坂皓洋:產學研、法規單位應協力開發創新療法


亞洲細胞治療協會(ACTO)主席下坂皓洋(Akihiro Shimosaka) (攝影/張哲瑋)

亞洲細胞治療協會(ACTO)主席下坂皓洋(Akihiro Shimosaka),首先從他在紅血球生成素(EPO)、樹突細胞(DC)、外泌體(Exosome)的產品研發經驗,以及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CAR-T/CAR-NK)談起,並介紹了日本再生醫療法規架構。

其中,「再生醫療安全法」(Regenerative Medicine Safety Act)將細胞治療技術,依照風險程度分成三類管理;產品開發方面,則針對尚未有良好療法的疾病適應症,設立有條件批准(conditional approval)制度。

下坂皓洋說明,此制度的精神在於幫助有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患者盡早取得創新療法,同時分攤晚期臨床試驗沉重的開發成本。已在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性及療效的再生醫療產品,在經過主管機關評估風險效益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及場所內開放給有需求的患者使用,並由公眾基金資助業者進行等同於臨床三期試驗的確認性試驗(confirmatory study),並依照試驗結果決定核發正式藥證,或是撤銷有條件批准資格。

下坂皓洋也表示,法規無法超前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因此科學家肩負著與法規監管單位分享正確訊息的任務,法規單位也應在新療法開發上付出同等的努力。他強調,學研、產業、法規監管單位應該同心協力,為患者開發新療法,而這樣的溝通也是ACTO持續致力推動的任務。然而,最重要的是,無論開發的是小分子藥、生物製劑或再生醫療,都應該要充分揭露安全性與功效的研究數據。

Newsight Tech Angels瀨尾亨:亞洲CGT潛力大 製造CMC、商發/給付問題待突破


日本天使投資機構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 (攝影/張哲瑋)

日本天使投資機構Newsight Tech Angels執行長瀨尾亨,針對亞洲發展細胞與基因治療的機會分享。他表示,過去20年來,隨著如業界與學界、政府與業界等跨領域(multidisciplinary)的合作越來越頻繁,新科技、新型態藥物不斷問世,而新冠疫情更是讓核酸疫苗、創新抗體療法等爆發性的成長。在藥物領域,為了擴展藥物標靶範圍,人們開始往仍有大片未知的基因體領域尋找。

然而,由於基因體複雜性高、人類對基因相關的知識仍有限,所以基因與細胞治療發展仍相當慢,就連因山中伸彌以iPSC發現得到諾貝爾獎、日本投入大量資源開發下,iPSC療法發展至今仍困難重重。

瀨尾亨表示,這些創新療法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仍未知、如何克服法規監管層面的障礙、如何建構供應鏈與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等,都是基因與細胞治療發展緩慢的障礙。他也進一步從製造、商業開發等層面的障礙進行說明,並表示,許多國際大藥廠之所以難投入這些創新療法開發,是因為其支付、保險給付制度都仍待建立。

不過,瀨尾亨最後正向地表示,亞洲地區因為市場成長快速、對新療法接受度較高,也有CDMO業者可促進CMC發展,在學界與業界亦間有良好的連結,因此可說是驅動這些創新療法的絕佳地區。

Accelerated Henry Chen:人類滋養層幹細胞 CGT高價挑戰潛力新解方


Accelerated Biosciences財務長Henry Chen (攝影/張哲瑋)

技術源自台灣、正在美國發展的Accelerated Biosciences,財務長Henry Chen分享滋養層幹細胞(TSC)作為細胞及基因療法開發原材料的潛力與優勢。TSC技術來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昭男醫師20年的研究成果,其後由李昭男之子、Accelerated Biosciences總裁李育達以此為基礎創立公司。

Henry Chen表示,TSC是一種符合道德規範、臨床級的多潛能細胞,且具有免疫豁免、生產容易、不易癌變等優點,是開發異體細胞療法的理想材料,也非常有機會成為建立異體細胞治療產業供應鏈、進而降低細胞療法要價高昂挑戰的關鍵。

Henry Chen表示,目前Accelerated已透過概念驗證,在1天內、1步驟、商業培養基的流程,就能分化出帕金森氏症或是第一型糖尿病所需的治療性細胞,相較於拜耳(Bayer)旗下BlueRock、Vertex等大廠繁瑣的細胞製程,能夠大幅縮短時間及成本;此外,Accelerated也在2022年4月宣布與美國Pluristyx達成TSC的CDMO合作,建立符合優良製造規範(GMP)的臨床級TSC細胞庫,隨即又在當年5月宣布成功將TSC轉化出臨床級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

NanoStar創新LNP技術:突破專利障礙、提升核酸藥物吸收率


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 (攝影/張哲瑋)

開發核酸藥物傳輸技術的加拿大公司NanoStar Pharmaceuticals,執行長Angel Lee分享了其創新的脂質奈米顆粒(LNP)技術。

Lee表示,近年,病毒的傳輸技術越趨受重視,以常見的LNP和腺相關病毒(AAV)傳輸方式相比,LNP具有製造成本較低、載送核酸體積較不受限制、可以重複注射、造成插入型突變(insertional mutagenesis)的風險較低等優點。

不過,目前全球LNP的專利保護已十分嚴密,莫德納(Moderna)、BioNTech,以及Acuitas三家公司,幾乎把主流含四種脂質成分的4-component LNP專利,都完全覆蓋了,因此,他們和ReCode Therapeutics等公司,從創新的「5-component LNP」下手,在LNP中加入第五種脂質,以繞過專利的重重限制。

Lee表示,他們透過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合作所建構的5-component LNP,可提升基因傳輸的效率,並能解決目前LNP容易發生的胞內體逃脫(endosomal escape)問題。NanoStar的產品NS101-LNP,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可提升所包覆的mRNA在體內的吸收率。

(報導/巫芝岳、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