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TBMC多篇媒體報導 政府單位提4項回應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24-02-07
(圖片來源:網路)

對於近日多篇媒體報導,政府單位於7日提出四點回應,原文如下:

1. 政府持續推動生技產業,完善創新生物製造量產能量是最後一塊拼圖

政府向來重視生技產業,無論是「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都將生技產業列為重中之重,然而綜觀生技製藥主要領域中,小分子藥物及學名藥已經蓬勃發展,而大分子藥物、基因及細胞治療則有數家已建置相對產能,然而在核酸藥物(含疫苗)的領域中,國內卻無廠商具備足夠的技術及生產能量,亟需加速建置,才能在生技醫藥產業與鄰近國家競爭。

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國內生技業雖股價屢創新高,但創新生物製造量產能量不足,面對鄰近韓國、中國及日本各有優勢的快速發展,台灣生技業的競爭壓力日益擴大。相較於韓國三星集團將擁有78萬升(2025年)發酵槽、日本富士集團將擁有59萬升(2026年)及中國藥明康德集團將擁有58萬升(2026年)的發酵槽,台灣僅不到5萬升(2024年)的發酵槽,遠遠落在各國製造競賽的後段班。

以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全的角度而言,台灣也須維繫自己生產製造的能量,才能在有疫病來襲之際,有能力自己研發製造的能量、捍衛國民健康安全。

2. 政府持續扶植國內生技產業,並無獨厚TBMC之情事

政府長期協助國內生技產業成長茁壯,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後簡稱生技中心)分拆(Spin-off)其蛋白質藥物製造工廠及專家成立台康生技公司,且獲得國發基金的資金挹注。此外,經濟部透過A+計畫補助台康、國光生技、永昕生醫積極發展前瞻技術;據查國發基金公開資訊,更投資國內多家生技業者,包含藥華醫藥、智擎生技、台灣神隆及雃博….等,可證明政府並無獨厚TBMC公司情況。

3. National ResilienceTBMC合作是強強聯手

在經過整體的盤點及分析後,政府在跨部會的合作下,集合經濟部、國發基金、國科會及衛福部等部會的能量,催生台灣生物醫藥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BMC),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完備CDMO能量。同時,本部也積極接觸各大國際藥廠,尋求與台灣技術合作的可能,在經過多次評估及盡職調查後,同意TBMC公司擇定National Resilience為合作夥伴。

TBMC引進的技術係以國內缺乏的核酸技術平台及量產技術、尚未成熟的基因/細胞治療更多元的技術平台為主,可協助國內完善創新生物製造的產業鏈,同時可協助國內學研及新創企業研發中的新興生醫產品產業化。依據R公司對外公開資訊,R公司共計有7個cGMP等級的生產製造場,技術平台包含核酸、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疫苗及蛋白質藥物,也在美國辛辛那提有大型充填廠,技術合作及引進可以滿足國內技術缺口。TBMC也將基於以上的技術導入更多台灣電子業的自動化的經驗及管理系統,提升自身能量。

4. 生技產業發展非能短期獲利,要發展健全需各界屏除嫌隙共同合作

國際型CDMO均須具備多元且完整的技術平台及服務,TBMC未來不但將建置自身的技術及能量,更將擴大與國內業者合作,以台灣半導體業為先例,共同打造護國產業,共享產業創新及發展紅利。

衡量台積電等委託製造的領先企業,先期皆建置自身能量、擴大合作對象、增強產業帶動效益,非以快速獲利為首要目標,政府創立TBMC的初衷也如此。台灣的生技產業若希望能壯大,必定需要產官學研一同合作,屏除互相惡性競爭,以利整體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