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BIO

細胞基因療法全球火熱!安美睿、CMI分析臨床、專法、法規、物流難解挑戰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6-07
細胞基因療法全球火熱!安美睿、CMI分析臨床、專法、法規、物流難解挑戰(攝影/羅翊方)
美國時間3日,在2024 BIO中,臺灣首次從上千項論壇提案中脫穎而出,負責籌畫2場論壇,其中由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秘書長林治華主持的論壇,以細胞與基因治療法規為焦點,邀請到台灣安美睿(Amarex Taiwan)營運長何佳樺分享加速細胞與基因療法(CGT)臨床試驗的關鍵,以及著名跨國健康產業智庫Crowell & Moring International (CMI)顧問公司的全球生命科學主席Joseph Damond剖析CGT的國際產業趨勢與待解挑戰。
 

何佳樺:細胞/基因療法臨床成功關鍵! 重視數位化轉型、創新與風險平衡

 

台灣安美睿(Amarex Taiwan)營運長何佳樺(攝影/羅翊方)

何佳樺分享,如何透過創新的方法設計一個成功的基因與細胞療法臨床試驗。首先,從細胞與基因療法的機構設址與研究領域統計來看,可以發現美國是開發細胞與基因療法最多的地區,有趣的是,美國比較多人開發基因療法,而亞太地區則較專注於細胞療法。
 
何佳樺表示,而臨床試驗最重要的關鍵考量便是安全性,在基因療法中,需考量否影響受贈者的基因體、造成無法控制的生物反應與免疫反應、或是對基因療法載體產生免疫反應;在細胞治療中,則注重細胞是否會分化成非原先預定的細胞類型、細胞遷移至非目標位置、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等等,「應該將所有風險都在早期納入臨床試驗的設計規劃中!」她強調。
 
何佳樺指出,此外,很多再生療法都是用於治療罕見疾病,因此患者數量少,這樣的樣本數難以適用於傳統的臨床試驗臂(clinical trial arm)設計,可透過在隨機分組的階段指定患者基因型或使用共變異數(covariance)分析,並可搭配虛擬患者追蹤可以對小規模的患者族群進行長期追蹤。
 
「創新的細胞與基因療法臨床試驗設計有三大關鍵,包含數位化轉型、了解各國法規差異以及重視創新再生療法的新穎性和風險平衡,建議早期就與監管單位接觸或尋找經驗豐富的合作夥伴,以加速再生療法的臨床進展。」何佳樺強調。
 

Joseph Damond:CGT年均成長率15.9% 法規、專利、費用、基礎設施仍是待解難題



跨國健康產業智庫Crowell & Moring International (CMI)顧問公司的全球生命科學主席Joseph Damond(攝影/李林璦) 

Joseph Damond,分享基因和細胞療法全球變革,他表示這些療法正在改變醫療保健,例如為罕見、難治的疾病帶來曙光。
 
CGT領域也蓬勃發展,根據統計,全球CGT臨床試驗過去5年,已啟動3,285項,光是2023年就有631項啟動,自2010年以來,CGT臨床試驗數量年增長率已達20~25%,市場估值將從2023年115.7億美元,至2032年成長到409.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15.09%。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家仍為美國,營收占比為48.3%,第二為亞太地區,占比21.1%。而近10年,亞太地區的臨床試驗數量中,中國的臨床試驗數量已從占比14%,成長到42%,是全亞太區成長最多。
 
他也點出目前CGT臨床試驗最熱門的前三大領域分別為:血癌、實體腫瘤、自體免疫疾病。不過即便CGT已成熱門領域,但他表示,仍有幾項關鍵因素尚待突破,包括監管法規、基因改造引起的道德風險、治療費用高居不下,以及CGT產品涉及複雜的生物材料,難以申請專利,與基礎設施與物流較難在世界各地佈建等。
 
(報導/彭梓涵、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