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名台灣女性就有1人受泌尿道感染困擾,上班族、更年期女性更是反覆泌尿道感染(rUTI)的高危族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劉明哲表示,泌尿道感染頻率在半年內兩次以上或一年三次以上,就可稱為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目前治療仍以抗生素為主,但過度依賴抗生素容易導致抗藥性問題,因此預防反覆發作更加重要,除平時多喝水、不憋尿、補充保健食品外,亦有創新的玻尿酸灌注、口服老藥新用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劉明哲表示,泌尿道感染頻率在半年內兩次以上或一年三次以上,就可稱為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目前治療仍以抗生素為主,但過度依賴抗生素容易導致抗藥性問題,因此預防反覆發作更加重要,除平時多喝水、不憋尿、補充保健食品外,亦有創新的玻尿酸灌注、口服老藥新用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反覆泌尿道感染成因解析! 上班族、更年期大不同
劉明哲指出,上班族與更年期女性泌尿道感染的成因不同,上班族經常因為工作繁忙而憋尿、少喝水,容易讓膀胱內細菌大量繁殖;更年期婦女則是因為女性荷爾蒙下降而使泌尿道缺乏好菌保護泌尿道對抗壞菌。
此外,有較密集性行為時,男性清潔不佳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膀胱發炎的危險因子,俗稱為「蜜月期膀胱炎」。
他強調,從日常行為的改善十分重要,包括多喝水、不要憋尿、排尿後及排便後應由陰道口擦拭至肛門、性行為前後的清潔、睡前應喝水排尿避免細菌在體內太久,此外,他也提醒,私密處洗劑僅能暫時殺菌預防感染,長期使用可能會因為好菌被洗掉反而使感染機率提升。
反覆泌尿道感染風險高! 長期憋尿恐害膀胱纖維化、憩室形成
「千萬不能小看『憋尿』對女性影響的嚴重性,臨床上經常有許多年輕女性因為長期憋尿,導致膀胱肌肉纖維受損,但自身不自知,只會感受到頻尿、尿總是排不乾淨、膀胱容積下降等,而忽略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終出現不可逆的膀胱纖維化或是需要手術開刀的憩室。」劉明哲表示。
他進一步說明,「憩室」是因為憋尿導致膀胱過度膨脹、肌肉層受損,會在膀胱壁上向外突出產生只有黏膜層的小囊袋,因為憩室沒有肌肉層,在膀胱正常收縮排尿時,會有一部分的尿液殘留在憩室中,待膀胱排尿完成時,留在憩室的尿液又回到膀胱,而積在膀胱的尿液又會增加反覆感染的機率。
根據統計,「反覆泌尿道感染」發生的比例約為20~50%,只要半年發生2次以上,或是一年發生3次以上泌尿道感染就可定義為是反覆泌尿道感染,反覆感染不僅導致膀胱發炎、纖維化,有時嚴重時會導致腎臟發炎、發燒住院。
他解釋,泌尿道感染主要是因為約90%經由尿路逆行上去,而感染的細菌多以腸胃道細菌為主,包括大腸桿菌(E. coli)、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等,而這些細菌會分泌毒素不斷刺激膀胱收縮,嚴重者甚至有患者會頻尿至整晚都在廁所無法睡覺。
目前,標準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過度依賴抗生素容易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問題,有些患者在反覆感染下,甚至從第一線一路用到更強效的後線抗生素。
創新預防契機! 玻尿酸灌注、新型口服藥物 助修復膀胱黏膜防感染
「除了使用抗生素殺菌作為治療手段外,平常的預防更是避免反覆泌尿道感染的關鍵,但的確有部分患者即便生活習慣已改善,仍反覆感染,建議平常可透過補充蔓越莓、甘露醇等保健食品作為預防,這樣的保健食品補充就像是在患者膀胱裡打蠟一般,讓細菌不易附著在膀胱壁上,搭配多喝水就能將細菌排出。」劉明哲指出。
他更強調,針對反覆泌尿道感染,在預防上臨床界也正積極尋找創新解方,例如從間質性膀胱炎療法衍生而來的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利用玻尿酸溶液幫助修復膀胱內壁的黏多醣層(GAG層),減少細菌附著。
但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需要每週到泌尿科門診,透過尿管將玻尿酸灌注進膀胱後,還需在醫院躺一小時,每15分鐘更換姿勢,讓玻尿酸能在膀胱中流動佈滿整個膀胱壁,整個療程須歷經9周。
這項療法對於忙碌的上班族女性仍十分負擔,劉明哲指出,現在也有「創新的口服預防療法」正在進行臨床三期試驗,該藥物是過去獲批准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老藥,目前用於預防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有望大幅增加患者用藥便利性。
別只到診所拿抗生素!應至大醫院泌尿科確診
劉明哲強調,泌尿道感染雖常見,但有些女性患者因隱私或是忙碌而僅到診所就醫,診所多數開立抗生素並不一定能進行檢驗,但若反覆感染,應儘速到大醫院泌尿科就診,透過尿液培養、進一步檢查確認感染原因。
此外,也並非所有頻尿、血尿、尿急、灼熱感等症狀都是泌尿道感染,有時頻尿也可能是膀胱過動症,其他症狀也可能是因為糖尿病、結石等共病造成,到大醫院確診才能對症下藥。
最後,劉明哲分享,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患者應尋求專業醫療建議,不要自行長期服用抗生素,也不要輕忽感染對健康的長期影響。未來,隨著創新預防療法的推進,有望迎來新突破,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撰文/李林璦)
(撰文/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