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刷新臺灣新藥研發紀錄、被譽為「臺灣抗體之父」的張子文,其創辦的免疫功坊在今年3月完募A輪2,400萬美元,獨創新一代抗體藥物開發T-E™ 平台,已衍生出6項產品線並蓄勢待發,預計明年將有2項進入臨床。不過,張子文仍坦言,儘管臺灣確實擁有與國際拚搏的技術,但支持能量依然不足,盼出現世界級新藥公司。
撰文/吳培安
臺灣研發生技新藥已20餘年,自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上路、2021年12月落日起,臺灣已經累積了18項完成研發、取得本土藥證的新藥,還有8項取得國際上市,陸續邁向收成期。
說到國內新藥界近年來令人振奮的大事件,莫過於合一生技在2020年與丹麥皮膚科大廠LEO Pharma簽下5.3億美元授權案,創下臺灣研發新藥對外授權的史上最高紀錄。而其授權標的FB-825的開發,背後的領導科學家正是被譽為「臺灣抗體之父」的張子文。
張子文可說是國際新藥研發史上的教科書級人物,斬獲了多項新藥研發上市和成功授權的紀錄。他是全世界第一位Anti-IgE抗體藥Xolair (omalizumab, 樂無喘)的發明人,如今,Xolair已經成為全球年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的明星藥(Blockbuster)。雖然已屆退休之齡,但張子文仍止不住對免疫學的熱忱,在67歲那年創辦了新藥研發公司「免疫功坊」(Immunwork, Inc.)。
並在今年3月宣布完成2,400萬美元(6.7億新台幣)的A輪募資,同時公開了進入確效階段的6大新藥產品線,預計將在3年內陸續推向臨床階段。
抗體界傳奇 Xolair、FB-825皆出自張子文
張子文的一生可說是都奉獻在抗體新藥研發之上。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化學研究所碩士,又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攻讀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就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執行單株抗體的博士後研究。
其後,張子文進入產業界,先後任職於Ortho、Centocor (兩家公司現在都是嬌生(Johnson & Johnson)子公司),1986年又獲貝勒大學醫學院聘任教授。
而對當時的張子文來說,創業的選項已箭在弦上。於是,1986年他與前妻唐南珊在美國共同創辦了Tanox;隔年,張子文就開發出了全球首個Anti-IgE抗體藥omalizumab,這也是自1911年減敏治療方法問世以來,第一個免疫調節藥物。
之後,雖然張子文在1996年就決定返臺服務,但omalizumab的征途仍在海外持續發燒。2003年,在Tanox與Genentech (現為羅氏子公司)、諾華(Novartis)共同開發下,omalizumab終於在2003年獲得美國FDA核准上市,用於當時重度哮喘的未滿足治療需求,拯救許多氣喘患者的生命。
另一方面,Tanox在2000年首次公開募股、登板那斯達克(Nasdaq),創下了2.44億美元亮眼成績,刷新了當年美國生技IPO新紀錄;Tanox在2006年11月被Genentech以9.19億美元收購。
返臺後的張子文,先是應清大前校長劉兆玄、沈君山之邀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三年,又在2000~2003年期間擔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執行長,主導建立了臺灣蛋白質藥物生產量能,為日後衍生成立的台康生技打下重要基礎。
2006年起,張子文在中央研究院擔任特聘研究員,期間團隊研發出的Anti-CεMX抗體,正是合一生技在臨床開發早期階段就以5.3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