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祥生技總經理何正宏,在海歸前曾在高科技產業搖籃的矽谷,創立KaloBios Pharmaceuticals、ProtevoBio二間生技公司,其開發產品成功授權、技轉給諾華(Novartis)、賽諾菲(Sanofi)。旅美超過25年,他在抗體藥物開發上累積身經百戰的經驗,向來不從事「相同產品」(Me too)的研究工作,2013年他回臺三度創業成立圓祥,再以臺灣少見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為主題,開發出「抗體噬菌體庫」與「T-cube雙特異性抗體」平台。目前研發的5大雙抗新藥,3項進入臨床,其中2項已分別授權給信達生物和天士力醫藥。
撰文 / 彭梓涵
今年7月14日,臺灣首個以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 BsAb)新藥研發為主軸的圓祥生技,以每股60元登錄興櫃,興櫃首日開盤一度攻上84.2元,漲幅逾10%,截至8月14日止,儘管受大盤下滑影響,但股價仍維持50元之上,總市值32.44億臺幣(最新變動請以櫃買中心公告為主),仍屬興櫃新兵中的資優生。
圓祥生技是由前生技中心執行長黃瑞蓮,邀請旅美超過25年的何正宏博士一同於2013年5月創立。
何正宏擔任圓祥總經理,在海歸前曾在高科技產業搖籃的矽谷,成立KaloBios Pharmaceuticals、ProtevoBio二間生技公司。
他任職KaloBios公司開發的工程化人源抗體Humaneering技術平台,在2007年以3,200萬美元授權給諾華(Novartis)、處於臨床一期的綠膿桿菌感染抗體藥物,也在2010年以2.55億美元,售權給賽諾菲旗下疫苗子公司Sanofi Pasteur。
另外,他在ProtevoBio期間開發治療老年(溼性)黃斑部病變(nAMD)的市場首見(First-in-Class)雙特異性抗體療法,在2012年技轉給香港掛牌公司信達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該藥從設計到授權僅花不到一年時間,創下雙抗療法授權最快紀錄。
不過同樣都是創業,矽谷、臺灣兩地大不同,2013年成立的圓祥,也曾在新創公司最難越過的「死亡之谷」中停滯不前。
「2017年是圓祥最艱苦的時期,那時甚至需要借錢來Run公司!」何正宏回憶道。不過,在2017年底,浩鼎創辦人暨已故的前董事長張念慈,看到圓祥專有的全人源抗體嗜菌體庫、與雙特異性抗體平台(T-cube)的研發潛力,有助浩鼎產品提升競爭力,便決定以交換股權方式併購圓祥。
2018年1月,浩鼎完成圓祥併購,浩鼎持有圓祥67%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圓祥順利增資2,000萬元,渡過了難關。
有了浩鼎的加入與後續資金支持,圓祥自主的抗體新藥開發加速進行,候選藥物也順利陸續授權給天士力醫藥(Tasly Pharmaceutical),在各項授權、里程碑金逐步入帳,圓祥一躍成為浩鼎旗下的小金雞……。
受石頭和花的啟發 從物理轉到生命科學
何正宏算是第二波海歸回臺創業的科學家,總是留著一頭蓬鬆捲曲黑髮,外表透露些許不羈的性格,在一板一眼的生技創業科學家中,鑄就了他獨特的氣質。
事實上,他的叛逆早就寫在DNA裡。出生嬰兒潮(1946年到1964年)末代的何正宏,在當年政府嚴格管控的威權教育下,作為一個屏東鄉下的孩子,他仍從升學率不到15%的大學聯考中,考進臺灣最高學府臺灣大學。
不過,專攻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開發的何正宏,大學念的竟然是「物理系」。當時,物理系是當紅科系,能人輩出,他是如何有這樣戲劇性的轉變?
「年輕時,大家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念頭,大三升大四那年,我問自己,莊子所言的萬物析而盡其微,最後都是基本粒子,但是一塊石頭、一朵花,為什麼一個有生命,另一個卻沒有?」
何正宏回憶當時,由於無法從物理的世界回答這個問題,那年暑假他幾乎整日都泡在圖書館,想從生物學的書中尋找答案。
「那時,我找了一本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書中剛好在描述DNA,但我對文中的術語完全陌生,所以短短一頁我卻看了一整天。」
走進生命科學的世界,何正宏很快就愛上生物學,大四最後一年,他也把所有精力投入在選修的生化學、遺傳學、有機化學等課程。
1985年,何正宏臺大物理系畢業,雖然他與大部分的同窗一樣,決定出國進修,但何正宏卻選擇進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攻讀。
自此,他和物理分道揚鑣。不過,他在物理系學習到的觀察、歸納,讓實驗數據符合理論,再逐漸形塑成一個定律的邏輯,仍成為何正宏日後在藥物研發上的核心思維。
參與Tyrosine Kinase磷酸化研究 6年碩博共發9篇期刊
進入維吉尼亞大學那年,全球生物界都在追一個熱門題目——細胞內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如何透過磷酸化(Phosphorylation)來進行訊息傳遞(Signal Transduction)。
這是當年大家沒辦法解決的生命科學問題,後來也陸續有科學家證明一種屬於絲胺酸/酥胺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的分裂素原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能將磷酸鹽(Phosphate)在高度保守(Conserved)的細胞內,從Tyrosine轉移到Serine/Threonine 上,以將訊息傳遞到細胞核,促進基因的表現。
這個很大的謎團被解決後,開始有不同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嘗試要將人類的MAP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