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思辨到臨床實踐 為患者守護「異視界」

國際眼科權威Hendrik Scholl 首談出任Belite Bio醫務長契機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5-04-0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endrik Scholl是全球最大規模斯特格病變(STGD1)疾病自然史研究(ProgStar Study)負責人,同時也身兼多個國際眼科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重要職務,堪稱該領域的權威與首屈一指的領軍人物。 (攝影/彭梓涵)

去年9月,國際眼科領域權威Hendrik Scholl正式加入仁新醫藥旗下子公司Belite Bio,擔任醫務長(CMO),人生第一次從臨床學術跨入業界,此一人事異動,撼動全球眼科醫界。因為,他正是全球最大斯特格病變自然史研究(ProgStar)計畫的負責人,接下來將親自參與Belite Bio斯特格病變(Stargardt Disease)與晚期乾性黃斑部病變(Geographic Atrophy)創新藥物Tinlarebant的臨床開發。近期,Hendrik Scholl現身臺灣,首次對外分享他從學術研究轉向產業的契機!

撰文/彭梓涵


「視覺不僅是接收資訊,更是對世界理解的關鍵。」這是歐洲視覺協會會長Hendrik Scholl投入眼科治療的初衷與使命。

Hendrik Scholl長年致力於罕見眼疾的臨床研究,是全球最大規模斯特格病變疾病自然史研究負責人,同時也身兼多個國際眼科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重要職務,堪稱該領域的權威與首屈一指的領軍人物。

農曆春節開工後,Hendrik Scholl因新身分悄悄來臺——自去(2024)年9月起,他加入仁新醫藥旗下子公司Belite Bio擔任醫務長(CMO),毅然從學術研究轉向產業……。

深耕眼科25載 每週仍為病人看診

出身德國的Hendrik Scholl,跨國深耕眼科疾病學術與臨床研究長達25年,是國際盛名享譽的眼科醫學權威。

Hendrik Scholl是瑞士巴塞爾大學分子與臨床眼科研究所創辦人並擔任科學聯合主任,也是瑞士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的創辦人及會長。

他也曾任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Wilmer Eye研究所,並擔任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視網膜退化診所的負責人與視覺神經生理學服務部門主任。

Hendrik Scholl從臨床學術毅然跨入產業,引起國際眼科醫學界的矚目,但事實上,他除了擔任Belite Bio醫務長外,目前仍擔任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的客座教授、歐洲視覺協會會長、歐洲最大的眼科臨床研究網EVICR.net及其視網膜失養症專家委員會的主席。

「到目前為止,我看的病人還是一樣多。此外,不論我人在何處,每週都會固定一天專程飛回蘇黎世的眼科診所,親自為病人看診。」Hendrik Scholl本次現身臺灣,在短暫、匆忙的行程中特別接受本刊獨家專訪,首次對外分享他從學術研究轉向產業的契機!

Hendrik Scholl樂此不疲地堅持臨床實踐,他推動眼科創新療法落地臨床的熱情與專業,在訪談中溢於言表……。

從醫學、哲學 感受人類靈魂之窗的重要性

談起自己為何對眼科懷抱如此深厚的熱情,Hendrik Scholl說,許多想成為醫師的人,可能是因為家族中有人曾經生病,讓他們決定從醫,但對他來說並非如此,真正吸引他的,「是對人類視覺系統演化的好奇心」。

出自德國哲學重鎮——蒂賓根大學的Hendrik Scholl,對眼科的好奇心,和他對哲學的興趣密不可分。不少醫師為了拓展對醫學與生命本體的理解,他們通常還會選擇攻讀哲學,Hendrik Scholl也不例外地同時攻讀醫學與哲學。

Hendrik Scholl說他的哲學研究,主要圍繞「記憶和真實性」的關聯,他深入探討了20世紀德國重要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提出的現象學(Phenomonology)理論,來了解人類如何透過經驗結構與意識結構以對世界有所理解。

由於哲學與醫學在本質上都是對「理解」與「觀察」的探索。在兩者思維高度聯通下,Hendrik Scholl便從哲學上對「看見」與「領悟」的思考,延伸到醫學中,並對視覺系統如何運作投入研究。

他指出,眼睛是我們五感中最複雜的系統,眼睛不僅是人類感知世界的工具,更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最前線。

尤其人類視網膜上的「黃斑(Macula)」,是靈長類動物獨有的視覺核心,它精細地掌控我們的中心視力,並與大腦連結,使人類能夠辨識細節與色彩。

「正是這樣獨特的構造,即使我們就算不直接凝視某個物體,僅用餘光掃過,大腦仍能自動捕捉、建構並連結影像,讓我們理解所見之物。這也呼應我們在語言中常用『I See.』來表示我們對事情的『理解』、『領悟』。」Hendrik Scholl生動的形容。

深刻理解視覺之於人類的重要性,Hendrik Scholl深切感受到失去靈魂之窗(Window of Mind)的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與無助。

懷抱這份責任,1997年,Hendrik Scholl自德國蒂賓根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隨即進入蒂賓根大學眼科醫院完成專科醫師訓練,正式踏上致力於眼科研究與臨床治療的道路。

受黃斑之謎、基因突變挑戰 啟航眼科之路

在這段期間,他和他的導師對一個現象感到極大的好奇,「他們發現眼睛許多疾病,其病理機制雖然會影響整個視網膜,包括視網膜中心的黃斑,但奇怪的是,總是只有黃斑會遭受嚴重破壞。」

「為什麼是黃斑?」這個問題在當時幾乎沒有清晰的答案,困惑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頭。

「正因如此,這個未解的謎題,成為我日後投入黃斑部病變研究的起點,」Hendrik Scholl回憶道。

Hendrik Scholl 表示,除了黃斑相關的問題之外,隨著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逐步完成解碼,科學家陸續發現許多與視覺相關的遺傳基因突變,其導致疾病的風險甚至高於某些癌症基因突變。

這些突變不僅影響視力,還使許多眼疾難以治癒。為了進一步鑽研視網膜疾病,2001年,Hendrik Scholl前往全球知名眼科醫院的倫敦莫菲爾德眼科醫院和眼科研究所進行研究員培訓,並持續專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與遺傳性黃斑部退化疾病——斯特格病變的研究。

投入眼科疾病領域20多年,Hendrik Scholl參與過許多頂尖學術機構、醫學中心、國際大藥廠的董事會及科學、投資或資料及安全監測委員會,更參與超過10項斯特格病變與黃斑部病變的臨床研究,並在同儕審查的期刊上發表超過280篇文章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