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73 防疫檢測 臺力精銳盡出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防疫檢測 臺力精銳盡出
全球SARS-CoV-2檢測仍然嚴重告缺,疫情開啟臺灣分生檢測國際大門。金融分析機構Cowen分析,光美國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測試市場就將開啟數十億美元的競爭,臺灣新冠檢測短線市場也估計約40~60億元檯幣。中研院、國衛院、工研院研發成果積極拉動產業,臺灣深耕海外的廠商,國際合作捷報頻傳,臺廠精銳盡出,自組檢測聯盟展現民間實力。責任編輯/王柏豪採訪撰文、攝影/王柏豪、彭梓涵視覺設計/林嘉慶美術設計/黃...
封面故事
萊弗斯QLoci全自動化系統 預計8月CE取證
產業要有Vision 思考未來精準定位臺灣檢體量不夠,很多廠商都遇到類似的狀況,大家都和中研院、測試單位溝通討論,但似乎最終也沒有得到鏈結。一些公司這兩個月來只能做內部人造病毒測試。政府在這次疫情上,資源較偏向學術、法人端。跟美國EUA和開放有CLIA認證的臨床實驗室進行驗證的商業運作很不同。臺灣檢測業,這一波Window已經錯過了,所以要有Vision思考未來的精準定位。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最...
封面故事
亞諾法攜手亞洲基因 月產2.5萬份新冠檢測
撰文、攝影/彭梓涵 去年12月中,中國武漢首次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感染個案,1個月後,中國證實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幾天後病毒基因序列也被公布。主要從事抗體與蛋白質研發、製造、及銷售公司――亞諾法(Abnova),很快跟上腳步,1月底就宣布利用自主開發的DNAx™Immune技術平台製備新冠病毒抗體。目前開發的血清IgM/IgGELISA快速檢測試劑,已由義大利LabospaceSrl...
封面故事
奎克雙功能dqPCR 新冠檢測靈敏度提高10倍
撰文、攝影/彭梓涵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檢測,即時定量PCR(Real-TimePCR,qPCR)一直是國際通用黃金標準。但qPCR的結果易受採檢技術、感染者差異性影響而降低靈敏度,不少偽陰性病人不能得到即時醫學隔離和救治,或許數位PCR可為qPCR的限制提供助力。數位PCR(DigitalPCR)又被稱作第三代PCR,靈敏度可達單個核酸分子、無須標準品、適合複雜的樣品、能夠...
封面故事
瑞磁獨創高通量條碼磁珠 申請美國EUA中
撰文、攝影/彭梓涵 專注傳染病多元檢測平台開發的瑞磁生技,去年聖誕節,開發的20項呼吸道(RPP)分子體外診斷試劑(IVD),取得美國FDA510(k)上市許可。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瑞磁也於3月宣布,在專有的多元檢測平台上,開發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目前已經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若順利通過,也將以專案輸入方式在臺販售。首創條碼磁珠檢測平台 讓檢測多元、精準、高通量瑞磁生技是旅美科學家何重人博...
封面故事
冷泉港儲備普篩能量 提供檢測完全解決方案
撰文/王柏豪 攝影/彭梓涵橫跨兩岸三地、臺灣最具規模的老字號生物技術儀器代理商冷泉港生物科技公司,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為防範可能的爆發社區傳染或大量篩檢需求,首先獲得衛福部核准專案輸入,快速引進新加坡JNMedsys生物技術公司以及中美合資位於中國長沙的聖湘生技(SansureBiotech),經當局批准且已銷售海外的精準定量數位PCR核酸檢測試劑、分析系統。數位PCR檢測敏感度提升100倍JNM...
封面故事
普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拼5月量產銷海外
撰文/王柏豪 攝影/彭梓涵臺灣肝炎檢測龍頭老大哥普生生技,在這次新冠病毒檢測開發上短跑得第一,4月23日正式宣布,公司在3月成功開發的抗疫產品GBSARS-CoV-2RT-PCR核酸檢測試劑,獲堪稱國內首個歐盟體外診斷醫療器材(CE-IVD)認證,該產品準確率超過9成。GBSARS-CoV-2RT-PCR試劑能適用於AppliedBiosystems(ABI)、Qiagen、Roche等各大廠核...
封面故事
工研院「疫開罐」讓病毒無所遁形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臺灣共有34家指定檢驗機構,目前每日採檢平均約1,500件,最大量能可達3,800件。檢驗專家認為,以目前檢測量能來說尚可應付現況,但若進入社區傳播階段,檢驗量至少翻倍,因此,應善用檢驗科技來提升防疫效率,非常重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新冠肺炎症狀像感冒,希望能在病症前期就快速篩檢出來,以提早隔離,減少傳染機會。因此,工研院朝此方向前進,與國防預醫所、國內業者合作,...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