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68 亞洲疫苗自給率 臺灣倒數第一
Industry | 產業
產業
Gartner 2019年5大新興科技趨勢
Gartner每年針對特別聚焦在未來5~10年間,能提供企業極大競爭優勢潛力的2千多種技術組合進行研究調查;2019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出爐,五大新興技術與趨勢包括:感測與行動力、擴充人類能力、後傳統通訊運算、數位生態系及人工智慧等。今年稍早(8月29日),美國構顧能公司(Gartner)公布了Gartner的2019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曲線,並從中歸出今年企業不可忽視的五大新興科技趨勢,運用這五大...
產業
盤點歐洲20家頂尖工業生物科技公司
借助生物酶神奇的催化能力,工業生物科技催生出許多過去我們難以想像的全新產品及製程,除了生質能源,還包括新型生物材料,甚至改變了傳統石化工業生產特定化學物質的運作模式,讓工業發展和環境破壞不再畫上等號。工業生物科技(IndustrialBiotechnology)透過向生物數十億年的演化取經,利用發酵或是提取出生物的特定酵素(又稱為「酶」),為人類大量生產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在西元前六千年,人類就懂...
產業
40歲以下生命科學創新者
創新是沒有年齡、性別、國界、學歷限制的,每個時代最偉大的創新與創新科技,都是因為能找出當下人們普遍受到的局限,只要透視問題、勇於突破思考模式和制訂勝出策略,那你也可能成為創新發明家。《BioSpace》選出10位40歲以下名列前茅的後起之秀。國生技媒體《BioSpace》每年都會精選一群40歲以下的生技新興研究人員,這些具有創新頭腦的年輕人,在生物製藥與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的成功,例如有些人已經創...
產業
人物
賴穎暉
產業風雲
榮陽聯合研發成果發表
人工電子耳
助聽器
北榮陽明
陽明、中研院、振興醫院共同開發AI降噪聰明電子耳系統
研究團隊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開發情境感知噪音消除模型,幫助聽力受損患者提升電子耳的聆聽效益。賴穎暉於2017年於中研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與曹昱老師透過模擬方式證明其系統之可行性,並將成果刊登於(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隨後本團隊於2018再進一步的將其此技術帶入臨床並證明其方法平均可提升將近36%左右的語言理解力,該模型也在去年刊載於《Ear...
產業
蔡金吾創新遺傳篩選法 攻克大腦異常疾病
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蔡金吾副教授針對大腦發育異常疾病開發了新的遺傳篩選方法,可以透過子宮內電穿孔植入跳躍基因來誘發體細胞突變,再以雙光子顯微鏡觀察神經幹細胞的發育,藉此找到目前未知的致病基因,有望在未來轉換成拯救生命的關鍵靶點,其建立的新遺傳篩選方法也將成為尋找大腦發育異常疾病的新平台。 在大腦的神經發育過程中,從神經幹細胞要發育成神經細胞,中間要經過發育、分裂、分化、遷移等步驟,若其中一個...
產業
2019 RESI Taipei 注入國際創投資金活水
11月14日,全北美最大的早期投資會議(Re-definingEarly-StageInvestmentConference,RESIConference)將登陸臺灣,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展開。主辦單位美國LifeScienceNation(LSN)公司與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合作,匯聚國內外知名的投資人,包括臺灣的台杉投資、比翼資本、大和企業投資、中華開發金控;日本的帝人株式会社、EAPharm...
產業風雲
Asclepiumm
楊慕華
榮陽聯合研發成果發表
Cetuximab
北榮陽明
生醫推手
楊慕華找出抗藥性關鍵LTβ 新靶點
陽明大學副校長同時是臺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楊慕華,他找到頭頸癌患者對於Cetuximab藥物產生抗藥性的關鍵分子LTβ,並且開發出可靶向LTβ的合成胜肽,未來有望進一步開發成新型抗癌藥物。該合成胜肽已獲得臺灣及美國專利,並將交棒予新藥新創公司艾斯克立必恩(Asclepiumm)進行融合蛋白新藥後續開發。撰文/李林璦臺灣民眾罹癌時鐘又快轉2秒了!據2016年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