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萊Skydeck投資、2027年進軍美國

30分鐘變7秒!先勁智能AI血癌檢驗平台寫下經典教科書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5-2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先勁智能團隊合影。左三:國際流式細胞技術促進學會(ISAC)前理事長Paul Wallace;左四:執行長王毓棻。(攝影/吳培安)

成立於2020年的AHEAD Medicine,由執行長王毓棻攜手臺大癌醫血腫部主任柯博升、清大電機系李祈均教授共同創辦,針對全球流式細胞儀人才短缺與血液腫瘤科繁重的檢驗需求,開發整合AI的自動化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將檢驗分析流程從30分鐘大幅縮減到7秒,贏得國際指標性產、學研權威單位合作,預計2027年取得首張FDA軟體醫材許可證。

撰文/吳培安


全球高齡化日益嚴峻,隨之而來的醫護人力短缺危機,也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根據2022年6月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BMJ Global Health)研究,預估全球醫護人力將在2020年到2030年間,從1,500萬人大幅減少到1,000萬人,並出現1,800萬人的短缺。

醫護人力負荷過載的問題,不只影響到民眾第一線接觸的醫師、護理師,在醫療照護領域中同樣重要的檢驗專業人員,也將面臨嚴重的人才斷層。

例如,實驗室行之有年、常應用在血液腫瘤科的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在美國臨床病理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Pathology) 2023年11月公布的報告中,具備臨床流式細胞專業的人員空缺在2014~2022年間增加了3倍,且具流式細胞專業的基層人員退休率自2020~2022年,從5%增加到12%,此外有高達2成具有經驗的流式細胞分析專業人員於2022年退休,使得人才流失問題雪上加霜!

為了以智慧醫療方案解決流式細胞分析人才的缺口,王毓棻攜手臺大癌醫血腫部主任暨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以及清大電機系李祈均教授的人本訊號運算研究室(BIIC Lab)團隊,共同創辦了AHEAD Medicine。

「AI在自動化處理重複性高的工作和協助臨床診斷上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專注於需要高度專業知識的市場領域,特別是流式細胞分析資料的自動化解讀,希望填補這些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效率與品質。」王毓棻說。

臺大癌醫×清大電機智慧醫療團隊 鎖定血腫科診斷需求

AHEAD的三位創始成員中,王毓棻和柯博升不僅是創業夥伴,更是鶼鰈情深的人生伴侶;而AHEAD成立的起點,則是兩人在深入了解臨床未滿足醫療需求後,在清華大學校園圖書館的咖啡廳裡,與清大電機系教授李祈均相見,三人一拍即合談成的靈感。

在創業之前,王毓棻在美國貝勒醫學院取得轉譯生物學及分子醫學碩士,回到臺灣後則在葛蘭素史克(GSK)、拜耳醫療(Bayer HealthCare)等知名藥廠從事腫瘤與血液學相關銷售及產品經理,同時修習約翰斯霍普金斯Bloomberg公衛學院的資料科學線上學程。

2017年,王毓棻加入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擔任計畫經理期間,就發揮其在臨床醫學和AI的專長,開發血液惡性腫瘤診斷及療效預測演算法,並和當時已經結為連理的柯博升,一起主導了AHEAD初始團隊的成立。

王毓棻表示,流式細胞檢測自1990年代起,就已經成為血液疾病診斷不可或缺的檢驗項目;同時,這項技術也廣泛應用於多種研究與工業場景,例如疫苗、藥物、細胞治療的研發,以及臨床疾病治療效果的追蹤等。

現任臺大癌醫血腫部主任的柯博升進一步說明,流式細胞儀能透過分析病人血液或骨髓中細胞的組成變化,幫助判斷病患是否罹癌、罹患何種癌症,進而制定不同的治療策略,並監控患者治療後的成效。

例如,評估患者病況的臨床重要指標——微量殘存疾病(Measurable/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傳統上是靠顯微鏡觀察骨髓抹片、檢查檢體中微量的殘存癌細胞,但即使是醫療專業人員,也可能會因為漏看肉眼不易判別的微小差異,而錯失了控制腫瘤的機會,但透過流式細胞儀就能提供更加精準的結果。

不過,流式細胞儀雖然為血腫科醫師帶來更好的評估工具,卻衍生出複雜且耗時的分析工作。由於流式細胞儀是一顆一顆地分析細胞表面的生物標誌,因此,每次分析都會產生龐大的高維度矩陣資料,專家往往埋頭忙於詮釋檢驗結果,進而壓縮到處理其他事務、甚至是與病人溝通的時間。

「流式細胞儀一次分析的檔案至少要30~40分鐘,而同一病例會有多個檔案,因此一個病例就需要醫師花上2小時來看,但一位醫師的2小時,是多麼地寶貴啊!」柯博升說。

此外,即使是坐擁豐富臨床醫療資源的臺大醫院,有能力初步分析流式細胞儀的醫師也是屈指可數。

因此,AHEAD整合了臨床醫師、轉譯醫學、資料科學、機器學習及軟體開發等多領域專家,希望開發出有效的AI輔助診斷工具,首發產品便是針對血液癌症專業判讀需求,開發出的「Cyto-copilot雲端智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