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16 臺灣人越來越短命?!「健康臺灣」 新政棋落何處?
Vol. 121
Vol. 120
Vol. 119
Vol. 118
Vol. 117
Vol. 116
Vol. 115
Vol. 114
Vol. 113
Vol. 116
2024-05
臺灣人越來越短命?!「健康臺灣」 新政棋落何處?
國人平均餘命連19年亞洲四國之末,衰退率四國之首!
8年生醫政策總回顧產業調查,專家業界所盼新政在何方?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政策法規
臺灣人越來越短命?!「健康臺灣」 新政棋落何處?
臺灣人平均餘命連2年下滑,2022年較2020年減少了1.48歲,相比日、新、韓3個亞洲主要競爭國家,衰退速度是4國之首!「健康臺灣」為賴總統矢志利劍,新政府如何面對臺灣人越來越短命殘酷事實?從「5+2產業創新」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8年政策總回顧」問卷調查,生醫業者諸多難說出口政策建議有哪些?新政府心盼生醫成為臺灣護國神山,新政又棋落何處?本刊為期一個半月,積極聯繫與走訪企業領導人、專家與意...
封面故事
政策法規
「5+2、六大核心」 生醫政策總回顧問卷統計解析
除了對新政的期待外,本刊也針對蔡政府8年來的生醫產業政策,進行了「臺灣生醫產業政策8年大回顧」的意見調查,除鑒往知來,也盼作為前瞻新政的參考。撰文/巫芝岳截至5月15日前,不論是宣示將更重視國人健康的「健康憲章」、直接影響病人治療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或是仍為社會福利而難形成產業的長照3.0,雖然賴政府尚未透露完整的生醫產業促進政策。不過,本刊採訪的多位業界專家們,都一致指出,新政府應延續過往8年的...
封面故事
政策法規
8年執政業界「有感」 業者盼生醫產業新政速實行
對於過往8年政府在推動生醫產業的成績,業者和專家們不吝給出肯定;但面對仍無法產業化經營的醫療和長照服務,以及國際攬才、「絕對民主」帶來的問題等,業者們都期盼賴政府能給出解方,進而兌現「健康臺灣」願景。撰文/巫芝岳「回顧過去8年的生醫產業政策,我們還是希望給政府肯定,做得好的部分持續推動,做不好的部分就改變得更好吧!」這是本刊這次專題採訪中,半數以上受訪者說的第一句話。「綜觀這8年來,國際局勢其實正...
封面故事
政策法規
事關公司存亡!生醫資金政策亟須優化
多位專家直指,資金問題是目前生醫產業面臨的最大瓶頸!即使重創生醫資本市場的基亞與浩鼎事件已過了近十載,臺灣股票市場對生醫產業的不友善,以及創投缺乏誘因、政府資源分配問題等,導致許多生醫公司面臨存亡危機。未來政策應如何對症下藥?撰文/巫芝岳行政院本月發佈的最新生醫產業推動成果,2023年生醫產業營業額預估突破7,500億元新臺幣,約成長7.8%;國內生醫產業上市/櫃公司至今年3月則達135家,市値突...
封面故事
政策法規
藥品、再生醫療業者 盼政策協力掌握先機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再生雙法」,到中美脫鉤帶來藥品供應鏈契機,是新政府上任後立刻面對的重要產業事件。專家們對這些契機有何看法?政策又能如何協助國內醫藥產業把握先機?撰文/巫芝岳癌症長年佔據臺灣十大死因之首,賴清德於「健康臺灣」政見中,提出「2030年前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這是個連賴清德自己也坦言是相當嚴峻的目標,不少醫界聲音也表示,是非常不容易的挑戰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也於《聯...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一些疑問
5月,國際上的臺灣大事,毫無疑問的,是賴清德總統的就職上任。賴總統領導下的執政新團隊,將在接下來的任期4年內,締造賴政府自己的篇章,同時接受海、內外民眾及國際外交的檢視。對即將運轉的新政府,許多產業團體也紛紛上書遞上政策建言,無不引頸期盼新領導執政,能讓臺灣百業在動盪加遽的國際政經局勢下,注入經濟成長動能。在大家最切身關注的生醫領域部分,賴總統在選舉期間,用一個簡單、有力的「健康臺灣」口號,涵蓋了...
Company | 焦點企業
更多
新銳公司
醫療科技
30分鐘變7秒!先勁智能AI血癌檢驗平台寫下經典教科書
成立於2020年的AHEADMedicine,由執行長王毓棻攜手臺大癌醫血腫部主任柯博升、清大電機系李祈均教授共同創辦,針對全球流式細胞儀人才短缺與血液腫瘤科繁重的檢驗需求,開發整合AI的自動化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將檢驗分析流程從30分鐘大幅縮減到7秒,贏得國際指標性產、學研權威單位合作,預計2027年取得首張FDA軟體醫材許可證。撰文/吳培安全球高齡化日益嚴峻,隨之而來的醫護人力短缺危機,也成為全...
Industry | 產業趨勢
更多
產業
人才教育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 首創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自2021優先推動全英語授課(EnglishasaMediumofInstruction,EMI),歷經3年努力,學院與各系所開設的EMI課程數量,已提升近兩倍,投入EMI的老師人數達47%。去年,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聯手中國醫藥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再成立「臺灣數位生物醫學EMI聯盟」,目標是讓更多生醫領域的師生交流,提升生醫EMI課程授課與學習。撰文/彭梓涵在教育部核定補助的...
產業
醫療科技
10位國內神經醫學專家齊聚 WES、WGS揭神經發育疾病新基因
由台基盟生技舉行的「2024用戶峰會:神經發育與退化研究論壇」,邀請多位國內神經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平台,在罕見疾病、帕金森氏症、癲癇等疾病中,找到最新致病基因,展現臺灣在神經發育與退化疾病研究上的活躍量能。撰文、攝影/彭梓涵、巫芝岳今年5月,健保署宣布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健保給付,預估每年約有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不只癌症檢測,NGS能以綜觀整體基因體的方式,...
產業
生技製藥
國衛院、陽明交大、中醫大 12精準醫療新創團隊亮相!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共同攜手於4月16日舉辦「2024生技研發成果媒合會」,會中除邀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藥劑科技組組長葉嘉新、醫療器材組組長蘇美芳等法規專家,拆解生醫法規策略和實務外,更有12組學研團隊分享可滿足醫療迫切需求的新穎治療藥物、精準醫療工具,期望能推動臺灣精準醫療發展。撰文/李林璦、巫芝岳4月16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
GBI Bookshelf|環球愛閱
更多
生技書房
科學新知
打破大腦「匱乏循環」 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
我們的祖先都是成癮者,大腦總是優先掃描環境,尋找「匱乏」的提示,產生成癮。本書作者、內華達大學教授麥可.伊斯特走過長達6萬4千公里的旅程,從人類飲食進化、拉斯維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過度囤積物品和極簡主義、到如何面對爆炸網路資訊等,探索人類大腦永遠不滿足的真相,揭露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多容易受到匱乏心態驅使,就能更了解並克服面對行為改變的挑戰。作者/麥可.伊斯特 譯者/林慈敏 責任編輯/彭梓涵常識告...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林俐伶
生技製藥
藥華醫藥科學長林俐伶 率跨國團隊研發下一代創新療法
藥華醫藥科學長林俐伶於2022年8月上任,她曾為賽諾菲免疫學及炎症研究領域檢查點免疫學群負責人,並在輝瑞任職資深研發超過20年,此次將國際藥廠的豐富經驗挹注藥華藥,任務是帶領藥華藥的臺美研發團隊,跨國打造下一代創新療法。撰文/李林璦2022年8月,從自主研發、臨床試驗、生產製造到國際銷售一條龍的臺灣新藥公司藥華醫藥(6446),迎來林俐伶(Lih-LingLin)回臺擔任科學長。旅美數十年,曾擔任...
Snapshot | 現場直擊
更多
生技剪影
生技製藥
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eaLa帶隊! 培訓、助力生醫新創前進2024 Select LA
4月19日,由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INVA)、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臺企銀管顧、環球生技聯合主辦的「環球生醫新創CEO同學會」,邀請15家生醫新創公司CEO輪番上陣Pitch。由TINVA與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TeaLa)組成的「2024SelectLA*TINVA」也在會中宣布,將培訓新創團隊,參與今年6月舉辦的洛杉磯投資高峰會(SelectLAInv...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