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再生上皮層片 三期試驗進行中

義大王文倫赴日取經 盼完善食道癌「三早」策略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4-19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王文倫團隊與三顧公司的合作下,引進日本的「食道層片」再生醫學技術進行臨床三期試驗。

國內食道癌早期治療權威――義大醫院,在王文倫醫師等人的努力下,不但擁有最先進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技術,更與三顧公司合作,引進來自日本CellSeed的「食道再生上皮層片」進行臨床三期試驗。這項可解決食道癌手術後生活品質不佳問題的新技術,可望成為國內第一項獲完全批准的細胞治療產品。

撰文、攝影/巫芝岳


食道癌長年佔據臺灣十大死因排名第九位,雖相較於肺癌、乳癌,食道癌並非最常見的癌症類別,然而,其死亡率卻高得可怕,平均5年存活率僅12~15%。

「每年,臺灣約有3,000例新診斷的食道癌患者,但同時也有3,000人因食道癌而死亡,」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也是國內早期食道癌專家的王文倫醫師直指。「這是因為約有90%的食道癌病人,確診時已是二期以上,治療預後相當差。因此,唯一改善死亡率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曾赴日本長野佐久內視鏡中心,向全球頂尖的食道癌早期治療專家――小山恆男拜師,王文倫不但首次將日本最先進的內視鏡技術引入臺灣,更促成義大醫院推行食道癌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計畫,使該院檢出早期食道癌的比例,比國內其他醫學中心高出2倍(約為30%)。

近年,其團隊也在與三顧公司的合作下,引進日本的「食道層片」再生醫學技術進行臨床三期試驗,可望有效解決病人接受食道癌內視鏡手術後,生活品質嚴重不佳的問題。

三顧技轉CellSeed「食道層片」 解術後食道狹窄問題

王文倫指出,對於早期食道癌患者,通常僅需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癌變的食道黏膜就能根治。「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這項微創手術,病人不用接受開胸手術,也不用因為切除了部分食道而須進行重建。」

(編按:ESD是透過一種名為「IT刀」(Insulation Tipped-Knife)的工具,在內視鏡操作下,以如同削果皮的方式將病灶部位的食道黏膜削除。)

不過,王文倫表示,若食道黏膜削除的範圍太大、超過食道內徑的3/4時,傷口癒合後就會出現攣縮現象,導致食道管腔狹窄,影響病人吞嚥功能。

「嚴重時甚至會讓食道狹窄到僅原子筆尖的大小,連水都吞不進去,」王文倫說,「這時就必須透過多次的『氣球擴張』復健方式,幫病人慢慢撐大食道。」

而這項復健過程不但影響術後生活品質、病人平均得來院進行20次,且擴張的過程也相當痛苦難熬,對於嚴重狹窄的病人,更可能在擴張時造成食道破裂的致命風險。

不過,透過三顧技轉自日本CellSeed公司的「食道再生上皮層片」,有望能解決這項臨床未滿足的需求。

王文倫說明,這項食道層片,是透過先取出與食道同為鱗狀細胞上皮細胞(Squamous Cell Epithelium)的口腔內壁,約1平方公分大小,送由三顧經2~3週時間培養為10~12片細胞層片,再透過獨有專利的溫度感應技術,把細胞層片貼合在食道手術後的傷口處。

「由於傷口上覆蓋了細胞,癒合時就能有效減少攣縮情形。」

這項創新的再生療法,已在日本完成臨床二期試驗,目前正在義大醫院進行臨床三期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