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94 細胞治療名醫研究崛起
Vol. 101
Vol. 100
Vol. 99
Vol. 98
Vol. 97
Vol. 96
Vol. 95
Vol. 94
Vol. 93
Vol. 92
Vol. 94
2022-04
細胞治療名醫研究崛起
總統欽點「再生醫療三法」立法在即,
本刊盤點16位醫師研究成果,專訪9位細胞治療名醫!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名醫研究崛起
2022年,總統點名衛福部制定「再生醫療三法」,政府高度寄望、生技產業蓄勢待發。過去,歷經5年各界角力、立法連年卡關,臺灣再生醫療元年,僅剩這一步之遙!《特管辦法》上路3年累積經驗,臺灣又有哪些由臨床醫師主導的再生醫療研究?本刊走訪全臺醫療中心、盤點16位醫師研究,專訪9位細胞治療名醫分享臨床經驗與心路歷程!臺灣新生代細胞治療名醫們正在崛起!專題企畫:吳培安撰文:吳培安採訪整理:吳培安、李林璦、巫...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臺灣細胞治療名醫研究大盤點
臺灣再生醫療已經吹響號角,生醫研發能量持續投入,特別是最了解臨床需求的醫師,正從不同專科切入細胞治療,盼為未滿足醫療需求尋求解答。目前,雖然免疫治療癌症開放多、進展卻緩慢,而鎖定高齡化社會需求的骨科、難癒傷口、醫美進展快速。撰文/吳培安被稱為第三波藥物革命的再生醫療(RegenerativeMedicine),以細胞或基因重啟身體的再生修復功能,為許多過去被認為難以治療、或是尚未找到最佳解方的「未...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民眾如何看待細胞治療? 專業醫師為您說明!
政府和生技業者無不期盼再生醫療發展,但站在醫療前線的醫師卻表示,現階段由於價格過於昂貴,民眾對細胞治療接受度仍然不高,且短期內恐怕難有醫療保險解套,期盼「再生醫療三法」能夠提供完整的規範框架、促進產業升級,未來才有機會讓價格降低,普及民眾。(編按:原《再生醫療三法》草案已於2023年改為《再生醫療雙法》,並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3月30日完成再生醫療雙法初審、送出委員會)撰文/吳培安20年前,歐、美...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亞東張至宏打造最先進、完備軟骨再生醫學中心
張至宏為現任亞東醫院研究副院長、台灣再生醫學會理事長,身為骨科醫師的他在林峯輝、劉華昌兩位前輩引領下,自博士班開始即專研膝關節軟骨缺損、退化性關節炎兩大盛行骨科疾病,提出不需要人工關節置換,也能讓患者重拾行動能力的再生醫療解方,以專業致力帶領亞東醫院成為全臺最先進、完備的軟骨再生醫學中心。撰文/吳培安 攝影/羅翊方生物醫學不僅為臺灣生技醫藥產業注入活水,也成為新一代醫師學者大展身手的領域。其中,臺...
封面故事
細胞治療
花慈林欣榮 細胞治療縱橫「中西醫復健合療」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林欣榮院長,為臺灣腦神經外科權威,他是開創臺灣將胚胎腦部神經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全球首位將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運用在腦中風治療的神經醫學專家。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和弟子,在幹細胞治療與研究領域成果豐碩,並開枝散葉遍佈各醫院。2018年,衛福部特管法修訂頒布後,花蓮慈濟已累積取得衛福部13項細胞治療許可。撰文、攝影/彭梓涵全球在細胞治療研究與發展持續進步,作為手術、藥物...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一起推動數位與遠距醫療--減碳大行動!
近日,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醫師有篇觀點文章,文中提及「醫療健康產業,是被忽略的碳排大戶……;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ofMedicine)公眾健康與永續報告書中,載明醫療健康產業直接或間接產生總碳排放,佔10%全美總碳排……;如果十分之一臺灣民眾改用『通訊診療』,每年將可減少1.63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如以瑞典的碳稅...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再生醫學
「再生醫療三法」擴納胞器蓄勢待發 爭取Q2送行政院審議
3月19日,台灣再生醫學學會與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於亞東醫院共同主辦「2022年台灣再生醫學學術研討會」。繼去(2021)年以骨科及外泌體(Exosome)研究為主軸,今年學會將主題訂為「再生醫學之前景和多元化潛力」,涵納政策、眼科、牙科、耳鼻喉科、異體幹細胞、智慧生物材料,到近期最熱門的CRISPR、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等多元化主題的最新進展。「再生醫療三法」盼普及全民、不再只是富人療法...
生技剪影
逸達、瑩碩、友霖、漢達 揭秘505(b)(2)新藥市場策略、劑型技術
臺灣生技製藥在投入劑型改良、藥物傳輸(DDS)上,以全球來說,為高密度的國家之一,有逾30家中新生代生技公司、老牌藥廠投入505(b)(2)新藥研發,包括,智擎、逸達、易威、漢達、友霖、寶齡富錦等公司,其產品已獲得美國或臺灣FDA等地區上市許可。從今年初到現在,國內大盤、生技股續跌,但數家開發505(b)(2)新藥的公司卻相對看漲。3月24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元富證券、環球生技月刊主辦了生醫...
Interview|名家專訪
更多
專家觀點
蘇芳慶
蘇芳慶:創新(Innovation)二大重點——新創(Startup)、技轉授權
現任成功大學副校長蘇芳慶,是國內少數集學術研究、產學合作、政策領導與執行經驗於一身的教授。他早在2011年就創辦臺灣第一個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籌組醫療器材創新聯盟,帶領醫材新創鏈結國際,讓臺灣創新醫材成功南向進入東南亞市場。2015年接掌成大研究總中心主任,統整成大78個所屬中心,積極實踐其開發對產業有實質影響力之創新的理念,也屢創成大技術技轉金新紀錄。2017年,蘇芳慶受政府延攬出任科技部政務...
Special Report|特輯
更多
特輯
精準營養保健
首檔臺北國際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登場
3月25~28日,全臺首檔臺北國際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在世貿一館盛大展開,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科研產業化平台暨愛鮮聯盟(iFRESH)攜手臺灣保健食品學會整合資源、凝聚產官學研能量舉辦。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暨愛鮮聯盟總召集人龔瑞林表示,這是臺灣首次舉辦專業的保健食品展會,期待未來每年透過論壇與展會,共同推動臺灣保健食品產業升級,跨向國際舞台。此次展會也透過海洋大學科研產業化平台積極鏈結周邊資源,除了...
特輯
精準營養保健
銀髮友善、數位科技、運動營養三藍海 在地機能素材搶攻全球兩兆保健商機
全臺首檔臺北國際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於3月25至28日熱烈展開,在展會首日,也特別邀請到10餘位保健產官學研專家,舉辦首屆「精準營養保健食品新趨勢論壇」,暢談各種機能性素材與營養保健大趨勢,期藉此促進保健營養品推廣策略交流,技術升級及產業發展,進而行銷國際。撰文/李林璦、吳培安 攝影/林靖紜、主辦單位提供3月25日,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科研產業化平台暨愛鮮聯盟(iFRESH)、臺灣保健食品學會舉辦的...
Bio Library | 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南科醫材加速器
TransMedx 3年15家新創開花結果 醫療AI、核酸檢測、內視鏡技術
3月30日,邁入3年的南科醫材加速器TransMedx於臺北舉辦第三屆成果發表會,邀請柏瑞醫、麥博森、太暘科技、奇翼醫電、醫視科技、艾沙、宇康生科和群曜醫電,8家創新醫材新創公司,發表其最新進展;同時也邀請AliraHealth合夥人鄭淑玲博士,針對醫療新創的國際合作分享經驗。撰文/巫芝岳、彭梓涵 攝影/羅翊方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的TransMedx醫材加速器計畫邁入3年,許多醫材新創公司在其輔導下...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Twist結盟倍思特 進軍亞太合成生物學市場
近期,美國知名專攻DNA合成的合成生物學新星TwistBioscience,宣布在臺與專攻高階研究材料的倍思特生技(ABrealBiotech)簽訂代理合成生物學產品經銷契約。未來將藉由倍思特的經銷網路,將Twist獨創的矽晶片DNA合成產品引進臺灣,為臺灣的生醫研究、生技製藥客戶帶來具極低錯誤率、低成本優勢的產品服務。撰文/吳培安 攝影/彭梓涵合成生物學(SyntheticBiology),將...
產業
如何選出最「理想」益生菌種? 因地制宜、多樣化
全球益生菌市場規模在2030年有望成長至1112.1億美元,尤其亞太地區對益生菌的需求日益增長。益生菌的發現與起源為何?是補充球菌佳?還是桿菌優?或是雙歧桿菌最適合人體?事實上,「菌種」才是關鍵,而最理想應是因地制宜,並搭配不同來源的多樣化菌種才能營造理想的菌叢型態。撰文/李林璦全球權威市場調查平台ResearchandMarkets的報告指出,到了2030年,益生菌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619...
產業
寵物新星寶泰、牧騰 串起毛小孩檢測治療最後一哩路
全臺寵物犬貓數量2021年達295萬隻,首度超越國內15歲以下孩童人口,天使基金夏鼎投資創辦人宋豪麟,看準「寵物醫療市場」商機,先以創投基金投資犬貓健康檢查與疾病基因檢測的牧騰生技,2019年又成立動物癌症免疫療法研發的寶泰生醫,開發犬隻用PD-L1/CTLA-4廣譜疫苗,期望成為「臺灣動物用藥孵化器」,並鏈結牧騰,打通寵物疾病檢測與治療的最後一哩路。撰文/彭梓涵臺灣出生率節節下降,根據內政部與農...
People|人物
更多
人物
陳階曉
鈦隼生技陳階曉 打造臺灣首個手術導航機器人
醫師連續創業家陳階曉創辦的鈦隼生技,開發出「自動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去年取得歐盟CE認證,創下臺灣手術機器人研發的里程碑。疫情期間,鈦隼開發「零接觸防疫採檢站」,成為臺灣、日本最醒目的防疫科技。現在同時是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創業之餘仍堅持偏鄉行醫的陳階曉,不僅有斜槓醫學與工程的硬技術實力,菜市場叫賣長大的他,市場敏銳度和商業經營能力,更讓大家直呼「生意仔歹生」。撰文/劉馨香2021...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吳瓊媛
先驅生技吳瓊媛 創新「qCART」盼攻克實體腫瘤
吳瓊媛在2006年發現了「piggyBac」基因作為載體的能力,具高度潛力能取代病毒、用於開發人類基因治療的基因體改造系統,研究並發表在《PNAS》期刊上。為了實現piggyBac在臨床上的強大潛力,她毅然創業成立先驅生技;而除了「非病毒基因載體」外,團隊也進一步結合其專利的細胞培養、緩衝液,及標靶基因篩選系統,成為「qCART」平台,不但有效降低CAR-T療法製備成本,更有望克服目前CAR-T療...
新銳公司
林錫璋
林錫璋創大員生醫 開發系列介入性治療複合醫材進最後一哩路
臺灣許多急性介入性臨床治療裡,常常存在一些需求醫藥品的空白,這些醫療產品投入廠商有限,產品利基、單價高,受限臺灣市場小,加上健保給付價格往往過低,外商公司常直接選擇跳過臺灣,造成醫師治療病患的一大挑戰與難題。撰文、攝影/王柏豪2018年8月,從成功大學SPARK計畫(臺灣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培育衍生、科技部價創計畫支持下成立的「大員生醫(T-ACE)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以醫生使用的經驗為出...
Medi-care+ | 新醫療
更多
新醫療
宇心創全球最輕便「十二導程心電圖」 結合AI判讀搶攻遠距醫療
由UCLA臺裔小兒心臟科教授張瑞康創辦的宇心生醫,以開發出全球最輕便的家用醫療級「十二導程心電圖」系統而成名。其以臺灣半導體技術製造的系統,突破十二導程心電圖量測的門檻,準確度與大廠無異、操作時間卻省7成,並已取得臺/美FDA雙認證,多年前就吸引廣達電腦入資。本次新冠疫情期間,宇心也捐贈其系統和AI演算法,供臺大醫院用於注射疫苗後的心臟副作用監測。撰文/巫芝岳 攝影/吳培安從AppleWatch到...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輝瑞登月任務》執行長親揭 疫情壓力下的研發賽跑
輝瑞開發新冠疫苗就如同登月任務,執行長艾伯特‧博爾拉提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帶領輝瑞大藥廠與BNT公司合作,在短短9個月成功創造、測試、製造出第一支mRNA疫苗,而以往研發新疫苗則是需要好幾年。本書由輝瑞執行長第一手撰述,成功研發全球第一支新冠肺炎疫苗的幕後故事。作者/艾伯特‧博爾拉(AlbertBourla) 譯者/廖月娟 責任編輯/劉馨香當我要求研究團隊提出一項計畫,以研製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