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同時具專一性和強效化療藥物,自2019年取得實體腫瘤治療突破後,開始成為各藥廠展開聯盟、併購策略的熱門戰場。臺灣包括:國衛院、工研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永昕生醫/建誼、台康/台新藥、台耀、浩鼎、免疫功坊、嘉正生技、得勝醫學等也正在進行ADC藥物開發,這些公司最新進展如何?他們又以什麼創新技術、商業模式擠進ADC藥物賽道?
撰文/彭梓涵
今(2023)年3月,輝瑞(Pfizer)宣布斥資430億美元高價,從對手默沙東(MSD)手中搶下對ADC藥物先行者Seagen (前身為Seattle Genetics)的收購案,讓ADC藥物市場的戰況再度白熱化。
根據市調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2022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為78.2億美元,預計2023年至2030年,ADC藥物市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1.2%,成長至223.5億美元。
事實上,ADC藥物從2000年取得首支批准,發展自今20逾年,全球僅有15款ADC藥獲准上市(見【表一】),但從「ClinicalTrials.gov」登錄的臨床試驗數來看,ADC藥物目前共有235項臨床試驗啟動,對比已經退燒的PD-1/PD-L1抑制劑――近1千項臨床試驗案來說,算是一片的藍海。
2000年第一個ADC產品Mylotarg獲美國FDA核准上市,雖然受到毒性影響,在2010年下市,但其設計概念兼具抗體藥品及化療藥品之特性,可專一的靶向腫瘤,再以細胞毒殺藥物殺死腫瘤細胞,使癌症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的優勢,深深吸引許多大藥廠投入。
臺灣在這波主流中也有法人單位包括:國衛院、工研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 ;新藥廠商:永昕生醫/建誼、台康/台新藥、台耀、浩鼎、免疫功坊、嘉正生技、得勝醫學等,都在積極開發ADC技術、藥物和CDMO服務。
2000年首批 魔法子彈歷經三代技術變革
ADC是一種由單株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y)、連接子(Linker)與小分子藥品(Payload),3個部分組合而成的藥物。其機轉是單株抗體(mAb)先與癌細胞表面特定的腫瘤抗原結合,然後內吞(Internalization)進入癌細胞內再釋出藥物以毒殺癌細胞。
正因為具有導向功能的抗體與毒殺作用的化學分子,ADC藥物就像巡弋飛彈一樣能做到「精準鎖敵」與「精準攻擊」,也較過去全身性化療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少的許多。
2000年,FDA批准首款ADC藥物,是由輝瑞開發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Mylotarg,不過,這款藥物因為免疫原性強且肝毒性副作用大問題,輝瑞已自行下市該藥品。
ADC藥物在抗藥性、特別對實體腫瘤的可近性和穿透性,又歷經十多年的優化,直到2011年才有堪稱第二代ADC藥物問世。
包括在2011年獲得批准,由武田(Tekada)/Seagen開發治療血液腫瘤的Adcetris、2013年獲批准,由羅氏(Roche)開發治療乳癌HER2+高表現的Kadcyla、以及2017年獲批准,由輝瑞開發治療難治性B細胞前體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Besponsa、2018獲得批准,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開發治療髮狀細胞白血病(HCL)的Lumoxiti。
但從第二代的ADC藥物來看,4款被批准的藥物仍多被用在「血液腫瘤」,ADC藥物是否對實體腫瘤有治療限制的問題,仍無法攻克。
2019年,ADC藥物開發出現重要分水嶺,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阿斯特捷利康開發的Enhertu,被批准用於實體腫瘤:乳癌與胃癌,以及Seagen/安斯泰來(Astellas)開發的Padcev被批准治療尿道上皮癌,對實體腫瘤有突破性的療效,後續也帶動多款實體腫瘤包括:子宮頸癌、頭頸部癌、非小細胞肺癌等ADC藥物,取得上市許可。
以Enhertu、Padcev為代表的第三代ADC藥物,其抗癌活性不僅更強、穩定性也更高。
其中,Enhertu更是做到許多創舉。過去,ADC藥物僅用在HER2表現量高的乳癌患者上,但Enhertu在去(2022)年已取得美國FDA許可,擴大用於HER2表現量較低(HER2-low)且不可切除的乳癌患者,改變乳癌的治療方式。
現在,Enhertu也正在進行多種HER2表現的實體腫瘤臨床研究包括:膽道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胰腺癌和罕見癌症,有望成為第一款HER2不限癌種的ADC藥物。
中國多創新ADC藥物授權大藥廠
除了歐美大廠投入ADC藥物研發,中國也隨即跟進。美國投資銀行SVB Securities 免疫腫瘤學生物技術分析師 Daina Graybosch在一篇報告中表示,突然之間,中國出現許多值得注意的ADC藥物,它們正成為各藥廠合作的標的。
例如,山東榮昌生物製藥自主開發治療HER2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患ADC藥Disitamab vedotin (RC48),在2021年以24億美元獨家授權給Seagen,創下中國對外授權(License-Out)榜單前五大。
還有四川科倫藥業子公司科倫博泰(Kelun Biotech)獲默沙東在2022年以1.75億美元前期授權金,取得柯倫博泰7款候選ADC藥物,據新聞資訊,科倫博泰有望獲得高達93億美元的里程碑金。
在今年6月舉行的2023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默沙東也報告一款與科倫博泰合作,標靶滋養層細胞表面抗原2 (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 TROP2)的ADC藥物SKB264。
SKB264的臨床二期數據顯示,39名參與試驗的患者,在接受SKB264治療後有44%的腫瘤縮小。
資產管理公司Piper Sandler 的分析師對其數據進一步分析,認為目前默沙東的 SKB264數據雖然還非常初期,但其與首款由吉利亞醫學(Gilead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