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櫃首支實驗動物概念股 市佔6成穩居第一

樂斯科少主陳永豪搶攻印度市場 立志成為臺灣百大企業【會員限定,3/10前限期開放】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06-2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陳永豪表示,在國內服務量能與海外市場投資拓展下,樂斯科今年將進入獲利成長的黃金3年。(攝影/彭梓涵)

樂斯科生技(6662)是臺灣最會養老鼠的公司,2018年由長子陳永豪接棒,財會背景出身的他,拋開二代角色,以專業經理人之姿,在不到一年時間,帶領樂斯科從興櫃轉為上櫃,近年更積極投資價值鏈橫向企業,包括:台基盟、捷絡生技、廣普生技、啟新生技等。今年,他宣布將在印度海德拉巴設立第二條生產據點,搶佔海外市場。

撰文/彭梓涵


今年5月,臺灣最會養老鼠的公司樂斯科生技(6662),二代接班的總經理陳永豪在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中宣布,「在國內服務量能與海外市場投資拓展下,樂斯科將進入獲利成長的黃金3年。」

陳永豪並表示,除了樂斯科現有位於海德拉巴「基因谷」(Genome Valley)的印度廠,樂斯科將在印度這個生物經濟盛開的國家,設立第二條生產據點!

6年前,陳永豪以非生物科技背景的門外漢回來幫忙父親事業,但具有財務專業背景的他,加入頭年就為樂斯科與關係企業岑祥,導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s),不只讓公司順利在2018年興櫃,成為實驗動物第一股,更以不到一年時間讓樂斯科順利轉上櫃。

樂斯科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振忠笑說,「鼓勵員工嘗試新事物(包括陳永豪),只要公司不會倒掉,賠錢也沒關係,一直是我經營的原則。」

這幾年,陳永豪就在這樣的原則下,勇敢開創許多新事業版圖,包括:轉投國內公司台基盟、捷絡生技、廣普生技、啟新生技等,同時也將養老鼠起家的樂斯科往產業價值鏈,擴增了動物測試與檢測服務,為樂斯科注入許多新氣象。

臺灣生技產業先行者  陳振忠代理CRL、開創實驗動物商機

走進樂斯科臺北辦公室,原以為映入眼簾的會是一籠一籠實驗鼠,事實上,所有一隻動輒千元以上的實驗鼠,都位於宜蘭冬山斥資新臺幣1.5億元打造的無特定病原(SPF)標準廠房中培育。

不過,在這樣一棟豪宅中,服務這些嬌貴的住客,可是一門好生意!樂斯科創辦人陳振忠指出,「儘管臺灣實驗動物產業規模不大,但利潤高,市場價值可達1.3~1.5億新臺幣,樂斯科自創立以來,還沒有虧損過!」

獨具慧眼、挑中這塊市場瑰寶的陳振忠,最早是銷售電子顯微鏡、和氣相層析GC儀器起家,1976年,他嗅到生物科技新興發展的實驗室商機,便與熟悉試劑實驗的夥伴陳耀輝,一起創辦岑祥,主要發展體外(In Vitro)研究相關的試劑耗材。

而會養起老鼠,是1980年代起,臺灣政府產業政策隨著國際潮流轉向力推發展製藥和生技產業,在當時的國建會(國家建設研究會)會議上大力建議,新藥研發「一定要使用實驗動物」,國家實驗研究動物中心因此應運籌建,有代理國外產品與實驗室產品銷售服務經驗並佔有市場的岑祥,便積極與之合作。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陳振忠帶領岑祥代理了全球最大囓齒類動物供應商——查理斯河實驗室(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CRL)品牌,建立了從早期到臨床階段的實驗老鼠供應鏈,岑祥也成為臺灣第一家提供實驗動物服務的公司。

不過,從事實驗動物事業一陣子後,陳振忠也發現,臺灣當時學研單位會自己飼養與育種實驗動物,品質不但不一,還經常出現污染,以至需要的實驗鼠不夠,而不需要的實驗鼠卻過多的現象。

身為第一線業務的他,在了解市場樣態後,找了當時國科會副主委薛香川討論這個急迫問題,最終,國科會也規劃由國家動物中心來維護特殊鼠種,比較常用的實驗鼠種則由民間企業來生產與維護。

有了政府大力支持,岑祥先與查理斯河實驗室簽訂技術授權,隨即在2001年將自產實驗動物的業務獨立,創辦了樂斯科。「樂斯科後續也長年與國科會簽訂合約,只要國科會轄下研究人員需要的實驗動物都由我們供應。」陳振忠娓娓道來樂斯科創立的背景與過程。


陳振忠 樂斯科董事長

布局國內外實驗動物市場  成立20載從未虧損

他也回憶,樂斯科成立隔年,就著手尋找和規劃建造實驗鼠培育場所,但當初設廠時,國內沒有實驗動物飼養的規範,廠房怎麼設計,動物房的SOP是什麼,都沒經驗,樂斯科就派研究員、獸醫赴美進修與學習,才把美國整套經驗帶回。

歷經三年籌畫,最後選定在宜蘭冬山設址,並在2004年初,通過測試運轉,進行封廠滅菌,引入動物種原正式投產。

樂斯科為了鞏固市場與長久發展,在實驗動物的品質管理和動物福利的保障上,也在2007年起陸續取得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AALAC)完全認證與國家品質標章認證(SNQ)。

不過陳振忠說,雖然臺灣實驗動物以私人企業來說,樂斯科已佔市場近六成,但事實上本土的市場已趨於飽和,要持續地有機成長,只能走出海外。

他發現,印度不只有人口紅利優勢,2010年左右,印度政府大力支持生技產業發展,尤其是在中南部的大都會海德拉巴,開始有許多委外服務及生技公司進駐,實驗動物需求大增不少。

在市場潛水多年的陳振忠,2015年決定投資印度公司Hylasco Bio-Technology,並在有基因谷之稱的園區興建海外第一座動物房,年產能約25~30萬隻。

隨著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對於醫藥與健康產業的剛需提高,樂斯科又於2016年投資泰國BioRiver,透過自行代理產品銷售方式,蹲點東南亞市場。

不過,前幾年開始,陳振忠也有感自己年紀已不小,加上有合夥關係的岑祥董事長陳耀輝在2014年因病過世,他認為有必要加入新血輪,也想起當初和戰友陳耀輝「讓二代接班的約定」,並開啟陳永豪接掌公司的歷程。

陳永豪放棄大廠職務  克紹箕裘接掌公司

財會專業的陳永豪研究所畢業當完兵後,第一份工作是在外面會計師事務所,他說自己從一個菜鳥的查帳員開始,6年後,轉職到券商,先在寶來證券後續又轉到元大證券,主要負責IPO事務。(註:寶來證券曾是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該公司於2012年4月與元大證券合併為元大寶來證券。)

陳永豪說,在券商工作兩年,雖然朝著理想生活前進,但他發現自己需要更多職涯挑戰,而當時在臺灣大公司,升遷機會有限,他剛好又獲得製鞋龍頭寶成集團在越南合資企業的財務長工作一職,也決定帶著家人移居越南。

陳永豪笑說,那時的他從未擔心過家裡的事業,因為他的大弟已在樂斯科工作許久,二弟又是復健科專科醫師,任誰都比他更適合接管家業。但某天,陳振忠特地到越南來看孫子,短暫的親子時光,父子倆聊很多家裡的事情,也讓他思考回臺灣的可能性。

2015年陳永豪結束越南兩年半的工作回臺,但他沒有馬上進到樂斯科工作,他先和朋友合夥做起了財務顧問,當時他們還在中國募了一筆錢要做太陽能光電,不過因為效果不彰,只拿到第一期錢,合作案就終止了。

除了財顧,他還做了類創投,並結識了許多在華爾街和創投界的朋友,尤其是生技產業,這讓陳永豪對父親涉入的生技領域有了更深的理解。


陳永豪 樂斯科總經理

導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公司1年內從興櫃轉上櫃

2018年1月,陳永豪決定到公司報到,在陳振忠安排下,陳永豪先加入岑祥從事財務管理累積經驗,但事實上,也是陳振忠在測試陳永豪能力,能否為樂斯科的職務做好準備。

原來,陳振忠會找陳永豪回來,也自有其對公司發展擘劃的思考,他認為,「公司逐漸壯大,要讓企業永續經營,就不應再只是技術導向,更多是需要從財務導向來管理公司。」

因此,陳永豪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公司制度」。

陳永豪說,他發現中小型企業制度都還不夠成熟,因此他試圖引入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把流程規模化和透明化,讓大家了解公司治理的同時,也避免太多的解釋和混淆。

此外,他也表示,大公司通常習慣以詳細的報告和財務報表來進行管理,但在中小型企業,這些報表通常不存在,於是,陳永豪又為岑祥和樂斯科導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不過要制度化,首當其衝卻是陳振忠,陳振忠說過去公司大小事授權,只要經過「兩關」就能解決,現在則要按制度「一層一層來」。但好在陳振忠也願意嘗試改變,也為陳永豪導入專業制度助力不少。

最終樂斯科也因為建立了良好的財務策略、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讓樂斯科在2018年3月登錄興櫃掛牌非常順利,樂斯科並在短短11個月的時間,就收到櫃買中心通知可以轉登上櫃。

投資異業、斜槓副業  創公司新篇章

從進入岑祥開始,陳永豪不曾把自己當二代,而是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經理人」,遇到老員工有不滿的地方,陳永豪也盡量解釋和說明,而他為了證明自己不只有財務專長,也嘗試透過先前認識的人脈,為公司帶來一些業績。

3年後,他也獲得樂斯科董事會認可,2021年11月,陳永豪從陳振忠手上接下樂斯科總經理一職。

這幾年,樂斯科在陳永豪帶領下,也開展出不同面貌。

在公司管理上,陳永豪說,過去樂斯科就有固定的「榮團會」,這個場合是創造董事長與員工對話的機會,但由於華人文化,員工們不見得「有怒敢言」。 

因此,他也特別將「榮團會」新增一些比較輕鬆的演講環節,並規劃Google表單,讓大家可以匿名發言,這不只讓陳永豪與員工拉近距離,也讓他更了解員工想法。

在經營策略面上,先前陳振忠就轉投印度、泰國公司,以及2017年投資國內基因檢測公司台基盟,過去陳振忠在行業內作風比較諳於獨來獨往,現在,陳永豪則是更積極「與橫向的企業結盟」。

這三年,他的戰績包括:2021年轉投開發3D數位病理診斷的捷絡生技,2024年又轉投生命科學高階儀器、試劑及耗材開發的廣普生技,以及致力開發微生物檢測試劑的啟新生技。

此外,他也在2018年,協助有復健科執照的二弟,成立一個以復健科專科醫師、治療師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樂智康醫療體系,來關懷全齡化社區健康照顧發展,陳永豪的未來目標是將樂智康納入樂斯科體系,讓員工們有機會到不同的關係企業輪調。

各國提倡3R 樂斯科投入類器官、檢測服務

在本業方面,陳永豪說,這幾年包括臺灣在內,許多國家都在提倡執行動物實驗需考慮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精緻化(Refinement)三項原則。

根據民國112年(2023)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民國110~111年度(2021~2022),臺灣齧齒類實驗動物使用隻數,已從72萬隻,減少到68萬隻,減少隻數幅度約6.78%。

「雖然要全面以替代方案來取代實驗動物,可能還要5~10年」,但陳永豪說,樂斯科已即早布局並與國內幾間類器官晶片研究的學研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此外,樂斯科也逐漸從做「實驗動物」,轉向做「動物實驗」。

他表示,2017年開始,樂斯科逐步擴增「病理毒理實驗室」,該實驗室在專業病理獸醫師領軍下,可為實驗檢體與組織進行病理學與毒理學檢測,以提供分析與判讀報告。

2022年,樂斯科還成立「動物測試實驗室」,來提供動物實驗代養和委託試驗研究的相關服務。

陳永豪也表示,今年樂斯科又擴增了200坪實驗空間,目前正在興建中,預計年底完工,將規劃用於人源化動物模型(Humanized Animal Model)的實驗與檢測服務,包括客製化動物模型,大小鼠藥物動力學、毒性試驗等。

布局印度第二廠房 目標成為臺灣百大企業

目前,陳永豪也非常看好印度市場,他也透露,將在印度基因谷興建第二座實驗動物養殖中心,預計要耗時3年才能完工,未來也不排除仿造臺灣模式,提供實驗室服務。

他也希望,能引進更多專業經理人,讓樂斯科觸角不斷延伸,同時也期望能達成父親陳振忠,「將樂斯科發展成為臺灣百大企業的願景。」陳永豪說。


陳振忠20年前獨具慧眼、挑中實驗動物這塊市場瑰寶,成立樂斯科生技,成為臺灣最會養老鼠的企業,如今他將棒子交給下一代,由陳永豪發揚光大。(攝影/彭梓涵)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