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殖醫學產業待推進

「新技術、國際醫療、半導體」三利基 「國際行銷、研發環境」兩挑戰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8-26
華育生殖中心院長徐明義表示,接受IVF療程的夫妻,尤其是較高齡者,對於選用先進技術意願相當高。(攝影/李林璦)

全球生殖醫療需求持續高漲,臺灣近年突起的各家新創,該如何搶進市場?本刊匯集多位產業、臨床界專家意見,直指臺灣生殖醫學得天獨厚的利基,包括:新技術臨床接受度高、國際醫療吸引力、半導體和工業製造優勢等,然而,國際拓銷與研發環境和能量待增長,則有待進一步耕耘。

撰文/巫芝岳


2021年7月起,臺灣衛福部正式擴大補助試管嬰兒(IVF)治療,第一線提供服務的生殖中心數量,也隨著人們對人工生殖的需求水漲船高,通過政府許可的人工生殖機構,已從1998年初的48家,增加至今年5月統計的101家。

「對整體業界來說,促進人工生殖的政策,絕對有正面幫助。」邦睿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徐振騰指出,不僅是臺灣,目前全球各先進國家政府,幾乎都因少子化問題而祭出促進人工生殖的政策,像是開發自動化精子檢測技術的他們,就明顯感受到醫療院所因病人增加,前來尋求能減輕實驗室人力的解方。

除了補助政策的有利刺激外,綜觀臺灣發展人工生殖相關產業上,我們擁有那些利基?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利基1 新技術臨床驗證接受度高

不同於國內多數疾病療法皆有健保給付,人工生殖長年採自費模式進行,促進了各家生殖中心的競爭,也讓許多原先在大醫院執業的醫師紛紛出來開業,打造特色服務和技術層面的競爭力。

截至今年5月,國內101間人工生殖中心內,公立醫院所設的僅有11間,意即約9成的生殖中心都為私立營運。

本刊採訪的臨床、產業界專家們,皆一致認同「臺灣生殖醫學界擁抱新技術的意願相當高」。

長年深耕亞太地區生殖檢測產業的前Igenomix總經理張博文強調,與日、韓相較之下,臺灣的生殖醫學會對新技術採取更開放的心態,前輩醫師們也願意嘗試。

本刊採訪的生殖醫學中心也普遍表示,病人加價選用胚胎著床前基因檢測(PGT)、AI篩選胚胎等技術的意願相當高,「大家當然希望能一次就成功懷孕,尤其對於較高齡的夫妻而言,這些技術對他們的幫助相當顯著。」華育生殖中心院長徐明義表示。

徐振騰分享,身為全球相對少數針對「男性不孕症」領域創新的廠商,臺灣在這兩年內,因為海外對其自動化精子品質檢測技術的應用,加上人工生殖患者人數大幅成長,因此爭相購入邦睿的產品。

徐振騰表示,目前臺灣101家生殖中心裡,有40多家已成為其客戶;他們也在與茂盛醫院的合作下,驗證並優化其精子篩選產品。

除了邦睿外,茂盛也與沛智合作開發並驗證其人工生殖資訊系統。茂盛醫院創辦人暨院長李茂盛表示,他們相當樂於和廠商合作研發新科技,也樂見廠商能夠使用茂盛的臨床資源作為驗證場域。

除了積極採用新技術外,李茂盛也積極投入開發新技術,每年投入約兩千萬的研發經費進行研究。

李茂盛曾完成全臺第二例試管嬰兒,獨立開業前,李茂盛任職於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當時的他就極熱衷於研究,成立茂盛醫院後,斥資數億元新臺幣建構動物和人類胚胎實驗室。

茂盛的實驗室主任黃俊嘉,早年就與李茂盛在中山醫進行研究,隨後跟著到茂盛醫院,從零開始建構實驗室。

茂盛醫院目前正與中山醫學大學、中興大學合作,開發運用半導體晶片,在體外進行活細胞粒線體量測的技術,透過瞭解卵或胚胎中,與老化息息相關的粒線體品質,將可望進一步優化IVF。

此外,茂盛醫院也正在開發包括:透過卵子外殼彈性來分析卵子優劣、以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等再生醫學方法來改善卵巢老化等創新技術。

「科技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地研發,否則發展就會停滯。 」李茂盛強調,他們期望這些出自臺灣的生殖醫學技術,有機會讓臺灣站上世界舞台。


茂盛醫院實驗室主任黃俊嘉,早年就與李茂盛在中山醫進行研究,隨後跟著到茂盛醫院,從零開始建構實驗室。(攝影/李林璦)

利基2 國際醫療吸引力:借卵法規寬鬆、高品質、價格合理

除了對新技術的開放心態外,臺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