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生命,是現代醫療追求的終極目標。觀察當下最前沿的醫療科技趨勢,人造器官取代捐贈器官,指日可待;為了對抗失智與人體瑕疵,科技晶片取代大腦與心智功能的應用,也突飛猛進。《失控的長壽醫療》一書,收錄當前最新的八大醫療科技成果,真實呈現正在或可能發生的醫療道德之爭,引領讀者省思生命倫理的重要性。
文/伊芙.哈洛德(Eva Herold) 責任編輯/蔡立勳
維克多,是一名250歲的未來人,卻擁有30歲的外表,50歲的人工心臟,能應付各種劇烈運動,甚至跑馬拉松。
他罹患的二型糖尿病完全康復,因意外缺失的手臂,也裝上與原生手臂一樣的義肢。
不過,維克多的人生,卻面臨了更多難題。
他對自我認知產生紊亂,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人類」或是「機器」,導致再也無法與一般人保有「真實關係」。他的親友中,有許多人「反對長壽醫療」,放棄使用這些科技的權利,相繼離世,無法與他相伴。
雖然維克多的故事聽起來與科幻小說相似,不過,我們確實正在研發這些使人長壽的救命科技,有些甚至進入了臨床治療階段,但是,它們也同時在道德上有相當大的爭議。
人類與科技的完美結合,然後呢?
未來,將有不少人能利用一系列的醫療科技,實現他們追求健康、長壽的想望。這些結合了電腦運算、微電子設備、程式設計、基因療法、認知科學、奈米科技、細胞療法和機器人學等精密技術的醫療科技,儘管才剛起步、尚未成熟,卻是一塊迅速發展的研究領域。現今科學家將這塊領域稱之為整合性科技(converging technologies, CTs)。
科學家預測,今日這些新興且潛力無窮的整合性科技,在將來肯定會為醫學和人類帶來前所未見的新氣象。
我們不該個別看待奈米科技、基因工程和認知科學等領域對未來的影響,專家認為,唯有將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通盤納入考量,才有辦法真正窺見這些科技對往後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力。
因此,這些由不同領域專業學者共同研究產出的成果,不僅正引領醫學界邁向一個嶄新、多元的研究型態,更將創造出遠比現在頂尖醫療更加強大的治療方式。
試想,直接讓這些機械與我們的身體連結在一起,包含人工器官和其他人工的重要人體部位、增進腦部功能的神經細胞晶片,以及能夠治癒疾病和逆轉老化的奈米機器人,它們將可以大幅提升人類的健康狀態,只不過,這也意味著「人類」和「機械」之間的界線將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
追求長壽的代價
的確,這些尖端科技衍生出我們前所未見的問題。由單純為了降低我們發胖機率所研發出的一種基因療法,即可以說明這樣的情況。
今日,有數百萬人患有與肥胖相關的各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儘管如此,許多研究學者認為,我們並非無法避免這樣的命運,再過不久,就會有能阻止我們吸收過多熱量的藥物和補充劑。
任職於波士頓加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羅恩.卡恩(Ron Kahn)博士,甚至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已經在小老鼠身上找出特定基因――該基因負責調控一種能將糖轉化為脂肪的「胰島素接收器」,並且也知道怎麼阻斷小老鼠的該條基因表現。
根據實驗,不表現這條基因的小老鼠,縱使盡情地大吃大喝,仍然可以保有健康和精瘦的身形;牠們不僅不會發胖,壽命也比對照組長了18%。
然而,這樣的研究結果若套用在人類身上,將會面臨一連串前所未見的難題。
父母是否應該在孩子一出生時就阻斷他這條基因的表現?我們大家是否都會選擇讓自己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裡的這條基因無法表現,好讓這條基因自然而然以關閉的形式傳承給我們的後代,進而改變整個人類的演化史?
又或者,是不是我們必須等到人們到達了某一個特定的年齡後,再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想要阻斷這條基因表現?
每一個人都難以抗拒這項科技的誘惑,但是它也可能為我們帶來無法想像的後果,只因為過去我們從未有過這樣的機會。
再者,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這種僭越「自然法則」的行為,因為每一條基因都乃是上帝或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一部分。
實際上,左派和右派的生命倫理學家皆強烈批判這些讓人類長壽的醫療科技,有些學者甚至預言,這些科技,最終將引起使用者與未使用者之間的一場腥風血雨。
過去的經驗顯示,新開發的科技並不會馬上普及;它們通常會階段性地提供給大眾,然而,基本上最先受惠的一定是富人,當製造商漸漸能夠產出比較廉價的產品時,這項科技才會普及於貧民之外的普羅大眾。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也開始出現變化。
「自然」與「人工」的模糊界線
針對本書中所討論的頂尖醫療科技,目前生命倫理學家多半表達一致的看法:人們想要採受這些科技之前,一定要先有健全的觀念,仔細考量它們將為我們長久建立的價值觀帶來怎樣的衝擊。
如果日後生物醫學的研發方向,持續朝著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能接受的原則發展和整合,其實多數人都會敞開雙臂、擁抱這些科技,像是植入人工視網膜、用電療刺激癱軟的肌肉或是裝設人工器官。
基本上,對死亡和失能的驚懼,恐怕才是我們接納這些科技的最大誘因,譬如失明者想要重見光明、失智者渴望恢復記憶等。假設治癒盲眼是一樁好事,那麼讓雙眼進一步擁有接收紅外光的能力肯定更棒。
當生物科技創造的人工科技,與人體的細胞和組織越來越密不可分,屆時我們還能分辨出「天然」和「人工」之間的疆界嗎?
失控的長壽醫療:8個能讓人類活到250歲,卻又100%有道德爭議的救命科技
著者 伊芙.哈洛德 (Eva Herold)
譯者 王念慈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30日
語言 繁體中文
定價 420元
頁數 384頁
ISBN 978-986-94277-4-6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