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生技醫療基金 後疫情布局哪些領域?

撰文記者 劉端雅
日期2020-06-3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編輯部

過去5年,生技醫療產業因高藥價等負面因素受到壓抑,如今受惠疫情、一洗頹風,逆勢成長。下半年的後疫情時代,各家基金經理人究竟會看好生技醫療產業哪些次產業?持續投資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測、新藥和疫苗?抑或是開始回歸基本面?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超過1,000萬人,超過50萬人死亡,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史無前例地衝擊全球經濟和改變人類生活模式。
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0年全球經濟的增長率預期下調至-3.0%,預估全球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
相反地,疫情之下,根據S&P500指數,美國生技和製藥公司的上修幅度平均為7%,生技評價本益比從過去的11倍回升至15-16倍(高成長時為24-25倍),而且預估製藥業全年的上調獲利為2%。
同時,在疫情的推波下,美國調查研究機構StartUp Health Insights 最新報告指出,第1季全球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產業的投資金額高達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2億美元成長了41%,創下10年以來,單季歷史新高紀錄。
只是,全球疫情看似逐漸舒緩,但疫情仍有高度不確定性,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新冠病毒或在秋季捲土重來。
疫情如此起伏,生技醫療產業在下半年的後疫情時代,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測、新藥和疫苗,仍將持續逆勢成長嗎?抑或開始回歸基本面呢?各家基金經理人究竟會看好哪些次產業?

1~2年仍看好
新冠病毒疫苗、治療新藥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鳳說,在疫情之下,檢驗、藥物、疫苗是新興的市場,但疫苗確定性最高,相信明後年疫苗市場仍存在。也相當看好受疫情嚴重影響的醫療設備,而且這個產業的穩定性最強。不過,她強調,「基金投資的核心部位仍重置生物科技(Biotech)和生技製藥(Biopharma),其他次產業作為衛星資產配置。」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也指出,防疫依然掛帥下,未來1-2年看好治療新冠病毒的新藥和疫苗,尤其是疫苗比較有機會上市,例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和Moderna的疫苗。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核心基金在第一季重置與疫情有關的產業(檢測、呼吸器、口罩、藥物和疫苗),持股占比2-3成。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協管經理人劉翠玲說,「下半年看好醫療器材設備次產業,尤其是手術執行量,預計在第三季開始會爆發」,因為新冠疫情期間封城的關係,導致許多非緊急的手術被延遲,一旦城市解封後,原本受影響的手術也會繼續進行。
遠距醫看診照護潛力大 Q1成長1818%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未來2年內,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等「非接觸經濟」會持續成長,使醫療行為更完整化和有效化。
遠距醫療的優勢在於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美國地大物博,城鄉差距大,但由於涉及患者隱私和費用報銷問題,過去,美國民眾對遠距醫療的接受度甚低。
根據Forrester的數據顯示,去年遠距看診/虛擬照護(Virtual Care)看診的比例低於10%。而且在供應方面,截止2020年1月為止的數據,預計僅有24%的美國醫療保健組織(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HCOs) 具有虛擬照護計畫。
但這次疫情加速了美國遠距醫療的發展。在封城期間,遠距醫療服務更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流行期間,病患透過線上看診,既能舒緩醫療體系的壓力,更可降低患者與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根據Forrester的數據預計,今年虛擬照護看診將超過10億人次,其中約9億人次與新冠肺炎有關,其他則為一般感冒、流感和心理健康等。
遠距醫療需求明顯帶動產業發展,根據美國調查研究機構StartUp Health Insights 最新報告指出,第1季全球數位醫療產業的投資金額高達45億美元,創下10年以來,單季歷史新高紀錄。其中遠距醫療成長最多,比去年同期增加1818%,其次是遠距患者監控(Remote / Continuous Monitor),成長168%,可見遠距醫療和數位醫療商機無限。
與此同時,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政府也都放寬遠距醫療的限制,為居家的病患提供遠距醫療服務。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