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處方藥價格高漲危機,新創公司以各種方法化危機為轉機,尋找可能的突破點,例如提供優惠價、幫助患者快速比價,甚至是直接生產更低價、同療效的藥物。
編譯/吳培安
在美國,處方藥的價格數十年來快速高漲已成事實。根據美國參議院議員Clarire McCaskill 2018年的報告指出,美國20種高齡族群最常使用的處方學名藥平均價格的膨脹速率在2012~2017年間已經成長10倍。換句話說,這些藥的平均年度複利價格在過去5年間就成長了12%。
藥價的成長速率可以非常快。一份報告估計指出,2018年美國人在處方藥上的總花費估計高達5,350億美元,比2017年的5,060億美元還要高。這樣的數字說明了藥價高漲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卻沒有考慮到其中的人類成本(Human Cost)。
根據《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的統計結果指出,14%的美國人在得知藥物自負額逐年上升後放棄依照處方付費領藥;另一份統計報告則顯示,有45%的糖尿病患者因為藥價過高而停止用藥。
在美國,藥價造成的相關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上至總統、國會,下至醫療體系,甚至是已退休的億萬富翁John D. Arnold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
此外,也有越來愈多的新創公司以解決藥價問題為目標,開發產品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以下為MobiHealthNews媒體為讀者挑選十家以改善處方藥藥價為目標的新創公司,探討這些資金數千萬的新創團隊以及剛成立的年輕公司如何為消費者找出減輕處方藥負擔的方法。
價格透明化和醫療折價券
在美國,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高自負額的醫療保險(High Deductible Health Plan)。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資料指出,2017年有43.2%比例65歲以下的美國人都使用這樣的保險,消費者務必要留心自己在醫療上花費的數字。
這是為什麼呢?在美國,藥價主要是靠市場機制調控,而非政府定價,而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 PBM)是在保險公司、藥廠和藥局之間扮演價格協調者的機構。
雖然在多數的高自負額醫療保險中PBM都會為消費者協調出更低的價格,但倘若患者沒有達到自付額的標準,就沒有辦法適用保險給付,對於這樣的患者而言,他們仍然無法承受高額藥價帶來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700萬名美國人連保險都沒有,他們的處境比起擁有高自負額醫療保險的人們更加艱難。他們因為沒有保險、必須在藥局領藥時以現金價(Cash Price)付費,因而付不起大部分的處方藥。
在過去五到十年,許多創業者開始想出增加藥價透明度的方法,進而為消費者取得優惠劵以降低醫療負擔。以下介紹三家以此面向為策略的公司。
GoodRx是這個領域最大的公司之一,市值約為28億美元。GoodRx和PBM合作,提供學名藥優惠扣給高價自費額保險或是沒有醫療保險的用戶。
GoodRx提供手機app服務,用戶能透過app比較GoodRx折扣後的價格和保險公司提供的價格何者較優。在許多案例中,GoodRx能夠提供更好的學名藥價格。這家公司透過交易手續費以及升級版的付費app (稱為GoodRx Gold)獲利。
Blink Health是另一家提供優惠價學名藥的主要公司,市值超過1億6,500萬美元。
Blink Health提供患者在網路上購買低價學名藥的服務,並提供免費遞送到家或定點免費自取的選項,例如在Walmart、Albertsons、Safeway和Kroger等藥局都可領取。
Blink Health也提供「保證最優惠價格」方案,消費者如果在購買之後發現其他藥局或優惠券提供更低的藥價,公司願意補助差額,是高自費額醫療保險使用者的好選擇。
Hoy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