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合、串聯、整合 完善破碎送餐資源

銀色大門長輩送餐平台 打造以老養老循環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4-15
銀色大門共同創辦人孫士姍表示,銀色大門打造長輩送餐整合平臺,透過整合與媒合,解決目前送餐資源破碎的困境,共同創造「以老養老」的社會循環。

高齡化社會、在地老化越趨發展,讓有送餐需求的長輩日趨增加,銀色大門打造長輩送餐整合平台,透過整合與媒合,解決目前送餐資源破碎的困境,讓各單位資源不再單打獨鬥,從嘉義的弱勢長輩送餐服務開始,共同創造「以老養老」的社會循環。

撰文/李林璦 攝影/彭梓涵


在長照2.0的送餐服務中,規範65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缺失,或獨居且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評估失能者,或1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才可申請送餐服務。

目前,全臺有50多間基金會、4,000多個老人食堂社區據點與22個地方政府提供老人送餐,據衛福部統計,獨居長輩中,使用長照2.0提供的餐飲服務已有約420萬人次。

但社會中有許多長輩,因家中有一紙不動產而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也有許多長輩不滿65歲,卻以缺乏自我處理餐食的能力,又或者,嫌準備餐食麻煩,隨便吃吃就好,長期下來導致營養不良。

2019年成立的銀色大門,針對這群未被納入長照拼圖的灰色地帶,從為弱勢長輩送餐開始,解決目前送餐資源破碎的困境,彙整資源,讓個別單位團體不再單打獨鬥,共同創造「以老養老」的社會循環。

行政繁瑣、缺人力、欠整合 耗盡機構心力

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回憶,「大學時期在當基金會送餐志工時,發現一位阿嬤前一天晚上的便當仍然掛在門上,不論敲門或打電話都沒有回應,這才發現阿嬤因肝昏迷而意識不清,好在及時叫救護車並通知社工與家屬,才沒釀成憾事。」

孫士姍表示,送餐不僅僅是讓長輩吃飽,更是關懷與即時照護的起點,因此開始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在基金會服務的同時,孫士姍也發現,多數送餐都是以紙本登記、月底輸入,資訊系統間也未串接,不僅不能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