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藥物研究所前所長

丁健:「抗癌新藥仍無『中國創造』, 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

撰文特邀作者
日期2014-11-14
替代圖

全球新藥研發中,至少有40%〜45%投入抗腫瘤藥物上,但最源頭的「創新」,中國現在還沒有,但追趕,就是要多做…。

「抗腫瘤藥物」是兩岸產業一致認為深具華人特色醫藥開發的疾病領域,本刊特別前往上海藥物研究所專訪丁健院士,這位中國抗腫瘤藥物開發創制領導人指出,未來3〜5年內,國際抗腫瘤藥物裡,華人開發的藥物會有點的突破,但全面性還落後很遠,需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加入。

文/李明捷


2009年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丁建教授,是一位在日本九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腫瘤藥理學專家。2013年12月底甫卸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藥所)所長任期。每位歷任上海藥物研究的所長,都同時兼任中國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上藥所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藥物研究機構,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創新藥物研究基地,在中國藥物研究和醫藥產業從仿製為主到自主創新為主的歷史轉變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抗腫瘤創新藥物的自主研發以及腫瘤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工作,是中國抗腫瘤藥物開發提供重要核心技術的支援中心。

引內聯外 轉動創新飛輪

丁健擔任上藥所長期間,往外,積極和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建立長久的研發夥伴關係,包括和法國最大的獨立製藥集團Servier合作,在2012年2月,共建了「早期藥物代謝和毒性評價」聯合實驗室,做為新藥篩選服務的技術平台。

2010年7月,和瑞士Actelion (愛泰隆)在抗腫瘤藥物新靶點的創新藥物研究上合作;2012年和丹麥Novo Nordisk(諾和諾德)建成的國家化合物樣品庫,目前是亞洲國家非盈利機構擁有的最大化合物庫之一。

往內,丁健主動引入中國本土藥企,建立雙方在基礎專案的早期介入合作、成熟化專案的技術移轉合作、委託研究、建立聯合實驗室或聯合研究中心等多元化合作模式。

合作企業包括山東綠葉製藥集團(2186.HK)、上海醫藥集團、香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等,結合各自優勢,不僅加快了上藥所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速度,更重要地,是實現了醫藥研發和製藥產業的有效互動,轉動了中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飛輪。

目前,丁健持續帶領自己在上藥所的抗腫瘤創新藥物研發團隊,研究重點圍繞在分子標靶藥物開發,團隊已經發現了200個活性化合物,開發出十餘個癌症候選新藥的作用機制,並且完成了臨床前階段研究,特別在新生血管抑制劑和分子標靶藥物上,有一批深具臨床開發潛力的成果。

他個人自2012年4月起,也擔任上市公司恆瑞醫藥(600276.SH)的獨立董事。恆瑞醫藥剛獲第一個CFDA批准之中國人自主開發的小分子新藥,這是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