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

整合台灣醫材產業鏈 打入全球市場

撰文記者 蔡立勳
日期2015-11-18
替代圖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之第八屆「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MEDiT)於11月3日、4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外多家醫電大廠齊聚,聚焦「串聯台灣醫材產業的產品發展價值鏈,由區域市場走向全球」,盼整合相關資源,讓台灣醫材產業產值於2020年達到新台幣2,000億元。

文、圖/蔡立勳


國際商業觀察公司(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 BMI)統計,2014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約為3,403億美元,2017年上看4,053億美元。

根據2015生技產業白皮書統計,2014年台灣醫療保健器材產業營業額達新台幣1,232億元,年增率6%,占生技產業營業額42.7%,醫療器材已成台灣生技產業最大的次領域。

MEDiT今年邁入第八屆,除廣達、泰博、雃博、大瓏與永齡國內醫電廠商出席,英國家庭遠距照護大廠Tunstall、瑞典Elekta集團、美國醫藥及保健用品大廠Johnson & Johnson旗下手術器材廠Ethicon、掌管荷蘭8大Excellent Center的IMDI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 Initiative)、日本青木醫療器材公司等多家國際大廠也應邀與會。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表示,為鼓勵國內廠商研發高階醫材、協助醫材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共同推廣「醫療器材產業技術輔導與推廣計畫」,期盼利用產業聚落的優勢提升競爭力,開發質量兼具的高階醫材,並在國際市場享有一席之地。

產業、通路結盟 進軍東南亞市場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今年1月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療計畫,全球各國無不磨刀霍霍,推出相關政策趕搭這班順風車。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指出,精準醫療是當前國際趨勢,未來10年的醫電商機勢必與高齡化議題及個人化醫療息息相關,而工研院生醫所除持續聚焦生醫光電領域,也將以微創手術與複合醫材作為發展重點。

邵耀華表示,產業間可以併購或簽署合作備忘錄等策略合作,由於台灣醫材廠商生產量不高,可積極進行產業、通路結盟,讓國際大廠能在台灣一次購足,甚至深入在地化市場、佈局全球商機。

「做醫療器材,如果方向是對的,剩下的只有時間,沒有捷徑(shortcut),捷徑就是短路。」邵耀華強調。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認為,對醫材產業而言,創新是進入市場的唯一途徑,加上台灣有許多優秀的臨床醫師與技術,可望以臨床創新吸引國際大廠進駐。

林志隆表示,金屬中心近年與成功大學在牙科產業展開合作,由成大招收多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牙技師來台受訓,金屬中心藉此加深東南亞國家對台灣醫療器材的熟悉度,加上東南亞市場潛力不可小覷,國內醫材廠商或可於此開疆拓土。

產業環境、法規夾擊 台灣廠商力求生存之道

隨著民眾對診斷與治療品質要求愈趨精確,泰博科技董事長陳朝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