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微創手術中心亞洲第一

秀傳 投入微創醫材開發有成

撰文記者 林亞歆
日期2015-02-1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劉楷哲博士解說通過夾豆子訓練微創手術技巧。

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是亞洲第一座設備齊全的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成立已經6年,已有來自55個國家、4,500人次的外科醫生前來接受訓練。秀傳進一步以自身優勢投入微創醫材研發,與產業合作開發微創立體影像行動平台、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3D模型重建與擴增實境平台等產品,其中2項產品預計於今年上市。

文/林亞歆    圖/林嘉慶


數據統計,秀傳亞洲微創中心自成立6年以來,已有800人次以上的國外師資到彰濱秀傳教學,還有來自55個國家、4,500人次的外科醫生,來台接受微創手術的訓練,其中台灣約佔50%、中國10%、日本7〜8%,東南亞地區受訓醫師近幾年有上升趨勢。

秀傳致力推動微創手術醫師的技術訓練,也藉此累積了多年微創手術實務經驗。

秀傳微創中心於是進一步運用其設備、技術、人才優勢投入微創醫材開發,並於微創立體影像行動平台、扶持型機器手臂及3D模型重建等領域皆有長足發展,也成為台灣微創醫材產業中重要的要角之一。今年1月6日,秀傳更帶著相關成果參加於拉斯維加斯的CES展,藉此尋求國際合作夥伴。


秀傳微創手術中心位於彰濱秀傳健康園區。

立體影像行動平台與扶持機器手臂

內視鏡是微創手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多數2D內視鏡影像缺乏景深,使外科醫師需要花更多時間摸索。市面上雖有雙鏡頭式的3D影像內視鏡,卻需將現有系統全數更新,且因受限管徑大小,其立體效果及解析度呈現效果並不彰顯。

有鑑於此,微創中心與秀傳醫療體系持股100%成立的明士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有與工研院開發的演算法,搭配平行計算及硬體加速的輔助措施,開發出「微創立體影像行動平台技術」,並獲得法國政府2700萬歐元的無息貸款。

自工研院電子光電所前來支援此項開發的微創中心研發主任劉楷哲博士表示,透過一個體積如水果禮盒般的主機,便能將內視鏡手術畫面即時顯示為3D,系統不僅支援Full HD的全3D內視鏡系統及3D顯示器,也可與現有的2D內視鏡系統相容,省去全面更換系統的不便與龐大經費,且較雙鏡頭式內視鏡提供更具彈性的深度視覺調整,以符合醫生的使用差異。

這項技術獲得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消化系統與癌症研究中心暨歐洲遠距遙控手術中心(下簡稱IRCAD/EITS)資深教授,同時也是菲律賓前總統指定的大直腸外科聖手Joel LeRoy博士青睞,2014年11月底,Joel LeRoy於國際醫學研討會上公開推廣此平台技術,讓各國醫生對台灣微創科技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目前,明士已進駐並設廠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預計今年將正式推出產品。未來,盼能利用台灣ICT優勢,於國內生產系統中的各零組件,促進醫療電子產業蓬勃發展。

另外,微創中心與上銀合作開發「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也是另一個產學合作的典範案例。機器手臂可依醫生需求,以腳踩方式控制內視鏡方向,取代人力扶持,提高內視鏡準確度,能減少手術人力不足問題、並改善手術環境。

劉楷哲表示,機器手臂根據醫師需求多番改善,目前已發展至第四代,同樣預計於今年正式推出,「我們還嘗試加入聲控系統,讓醫師使用更方便。」他補充。


微創中心院長吳鴻昇、副總裁古鳴洲與中心研發主任劉楷哲合影。

電腦斷層變3D手術導航

秀傳也與全球唯一免費提供3D手術規劃且得到CE認證的IRCAD衍生企業Visible Patient合作,開發出「3D模型重建與擴增實境平台」,僅需30分鐘,便可將病人的電腦掃描(CT scan)資料模組化,轉為3D模型,可顯示於一般2D螢幕或特殊裸視3D螢幕,且可針對不同醫師的需求,選擇顯示或隱藏各個組織、器官,再搭配軟體,讓醫師模擬、判斷手術切割、縫合狀況。

劉楷哲表示,此技術可協助醫師進行術前規劃,並增進會診效率。另外,秀傳醫師也在手術開始前將3D模型投影至病人身上,精確定位手術位置,透過影像導航規劃最有效率的手術流程。

目前,這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一般外科、泌尿科、胸腔外科、婦產科、內分泌外科、直腸外科等,每年約有400個成功案例,「秀傳還將此技術用在病人器官的3D列印,未來盼能拓展至高級健檢領域,精確顯示出病人受檢狀況的比較。」劉楷哲補充。

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醫師表示,可見台灣研發量能不容小覷,他希望能透過中心高端設備、技術與秀傳豐富的醫療資源,輔導秀傳成立的亞太育成中心進駐廠商改良、開發自有品牌醫材。

他並舉已經在秀傳使用率高達6成的聯合骨科為例,「秀傳醫療體系將傾力支持MIT品牌。」

不過,古鳴洲也同時指出,作為培育微創醫材發展的土壤,但微創中心屬於非營利的機構,儘管背後有秀傳醫療體系與IRCAD/EITS支持,仍處於虧損狀態。

他因此呼籲,微創手術醫材開發、教育等,已成為國際醫材發展主流趨勢之一,政府不僅要重視,也應適時插手,並希望發展成熟、資金雄厚的光電大廠能一鼓作氣投入已經在台灣萌芽的高端醫材產業,加入推動台灣微創醫材發展的行列。


3D模型重建與擴增實境平台可在30分鐘內將電腦掃描資料轉為3D模型。

亞洲唯一的微創手術教學訓練中心

微創手術雖日漸盛行,但醫師的相關訓練更顯重要,若無妥善訓練,病人便可能成了「白老鼠」。

2002年秀傳先是引進機器人微創手術設備後,許多秀傳的外科醫師必須遠赴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消化系統與癌症研究中心暨歐洲遠距遙控手術中心(IRCAD/European Institute of TeleSurgery, EITS)受訓,有時報名就要排隊超過半年,引起秀傳總裁黃明和對微創手術訓練領域的關注。

2006年,黃明和親赴法國並與IRCAD/EITS總裁馬赫斯克(Jacques Marescaux)會面,因兩人理念相仿、一拍即合;2007年9月初,黃明和再度前往法國,與馬赫斯克及法國總統薩柯奇(Nicolas Sarkozy)共同討論未來合作方式,位於彰濱秀傳健康園區的亞洲微創手術中心(IRCAD/Asian Institute of TeleSurgery, AITS)於隔年5月26日應運而生。

目前,全球共有3個IRCAD據點,分別為法國(歐洲)、台灣(亞洲)與2011年於巴西成立的拉丁美洲據點。

秀傳亞洲微創中心規模比IRCAD/EITS還大,占地1500坪的微創中心是亞洲第一座設備齊全的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教室中每個位置都附有麥克風,讓醫師能即時提問、討論,並有利用傳輸速度比視訊會議快6倍的光纖網路,讓講師可將進行中手術當作案例授課。

微創中心課程與法國同步,且皆由馬赫斯克團隊成員親赴授課。微創中心研發主任劉楷哲博士指出,每項課程需時約1週,有5~10位講師輪流以講課與實際操作交替的方式上課,且為確保實作機會,每項課程最多僅收40名醫師。

劉哲凱強調,對醫生而言,實作機會是微創手術與一般手術訓練最大的不同。「在使用真正的訓練台前,每位醫師都須通過以微創手術醫材夾豆子、縫塑膠手套等關卡,才可真正實際操作這些設施。」

目前,微創中心課程還分為微創手術入門與進階手術,進階手術包括:婦產科、胸腔、泌尿、肝膽脾、肥胖與代謝、腫瘤與身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領域;骨科方面則包括:腕關節、膝關節手術及顱底手術等。

其中骨科領域手術以大體進行實作,其他類型手術則以活體豬進行訓練。「中心未來將會視需求開發更多相關領域的訓練,如:神經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劉楷哲說。


黃明和(右)親赴法國與馬赫斯克博士(左)及法國總統薩柯奇(中)會面。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