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70年歷史的中國化學製藥(以下簡稱中化),致力將最先進的醫療、保健用品、健康服務,推廣至醫療院所及家庭,中化在臺灣締造多項第一的紀錄,最大優勢是擁有多種品項產品、全臺超過萬家終端客戶與300位業務網絡重要平台。為了精進管理,數年前公司高層決心從數位化管理、電商、智能藥品等各層面推進數位轉型,中化全面「數位轉型」的策略,結果在COVID-19疫情下,突顯了成效。
撰文/彭梓涵
中化成立於1952年,致力於創新、研發、生產、服務及品質的提昇, 將最先進的醫療、保健用品、健康服務,推廣至各級醫療院所及每個家庭。為了進軍全球化市場,中化垂直整合關係公司的資源,集中投入開發具高技術門檻的原料藥及學名藥。
即將邁入70年歷史的中化,在臺灣締造多項第一的紀錄,包括首家通過GMP學名藥廠、第一家赴中國投資、第一家以cGMP規格興建的工廠、第一家全廠、全劑型通過第三階段cGMP的綜合製藥廠、以及第一家通過PIC/S GMP認證等。
中化最大優勢,不只擁有人用治療藥品、非處方藥(OTC)、保健產品、日用美妝品、醫療器材等多種類產品,還擁有全臺超過萬家終端客戶與300位業務網絡的重要平台。
為了精進管理,中化多年前觀察到「數位化」是製藥產業未來必然發展的趨勢,於是便從數位化管理、電商、智能藥品等層面逐步轉型,結果這次COVID-19疫情下,中化「數位轉型」的策略發揮了效益,更突顯其成效。
「數位化」提升決策速度 超前布署避免缺貨
製藥業的數位化最基本就是「電腦化」,因此中化不只很早就把生產、研發、銷售的資料與數據電腦化,近兩年更開始推動「數位轉型」。
中化集團2018年開始,歷時18個月全面導入(包含人力資源部門)企業數位化營運管理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並完成該系統的上線。
而當初要升級營運管理系統,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原系統老舊、二是業務成長、第三則是希望透過資訊整合和集中,以更即時分析數據。
製藥行業中「速度」調整是很重要的,中化集團過去在做系統數據管理時,是分步作業,像是製造、運輸、結算客戶訂單等整個企業資料,需要透過拋轉修正後才能串接起來。
現在面臨疫情是否要先預買原料?若是以前,就必須把資料調出來,研究後作分析,三天、五天才知道結果,但若資料分析的功力不強時,就會引發決策問題。
但導入ERP後不僅企業內部資源、各部門工作流程、管理與處理程序整合性更高,還能即時反應資源使用狀況,提供高階人員營運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以藥物庫存量來說,ERP裡就有即時資訊,決策者隨時能從ERP系統內的資料,了解原料未來幾個月的狀況,若是可能出現斷貨的情況,中化就能提早決策,而不再是開會、聽報告,決策下個月再說的情況。
中化表示,「製藥產業其實也要『求變』」,所有數據電腦化後,製藥產業現在還要進一步從過去要求數據正確,朝向速度要求。
「數位化的核心,就是能夠快速決策,這才是真正做到超前布署」。
引進「智能藥櫃」 提升醫院用藥安全、管理
一直堅守著製藥為本業,但中化認為臺灣的製藥一定會走到非藥品部分,因此,中化幾年前開始,也朝向疾病的預防、癒後保養、與中間監測的相關業務開發。
秉持多元發展以及提供完整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使命,中化也從最常服務的醫院中看到一條新商機。
近年,醫院也開始朝向數位化、智慧化發展,但智能化的範疇太廣,不可能從頭到尾服務,但中化發現與藥物最有關的,即是近年兩岸都積極發展的「智能藥櫃」。
於是,去年中化就與美國一個合作夥伴,為臺灣醫院、診所引進智能藥櫃。智能藥櫃顧名思義就是用智能化的方式管理藥品。
過去藥品供應都採集中模式,藥師配好藥後,會放在藥車,再由醫院內傳送人員分送到各個病人,不僅運輸時間長、有取藥錯誤的風險、更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而智能藥櫃可依不同科別,備以常用藥物與針劑,因為是定點,藥師或護士只要透過身分確認,再點入病人處方後,就可馬上取藥。
也由於智慧化管理,藥師或護士取得該病人的藥物時,其他不屬於該病人的藥盒則不會開啟,一方面避免取藥錯誤,使病人用藥更安全,同時智慧化控管,也能即時盤點藥物用量。
有別於從科技廠引進智能藥櫃,中化因為熟悉醫院客戶,更能了解醫院個別需求,引進到目前為止,已有多家醫院採用。
在這次疫情中,0接觸、免接觸的必要性,中化智能藥櫃的投入,正好彰顯「數位轉型」的績效。
疫情迫使行為改變 線上互動平台客戶量增
然而,數位轉型也不是一件簡單事,製藥產業法規嚴格、獲利又低,既有的業務服務模式已經習慣,傳統行為很難改變。
像是疫情前,中化也嘗試推廣客戶互動平台,但是效果不彰,即便受疫情影響,喜歡跟人接觸的客戶,就算不得不使用線上互動平台,但他們仍習慣過去業務親切的面對面服務模式。
不過,經歷疫情後,現在多了一塊視訊的模式,不喜歡面對面討論的客戶,因為有新的互動模式,中化也因此多了許多新的客戶。
中化現在朝向從製藥業變成健康事業、從製造業變服務業的兩大轉變。只要能解決客戶需求問題,全面數位轉型的中化,都希望能透過各種解決方案做到串聯。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