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臺灣在半導體生醫應用上仍處在萌芽階段,但國內一群個個手握關鍵「掐喉」技術的權威半導體業人士,形容Semi-Bio 是「美麗新世界」。也由於全球擁有最為完整、分工綿密的半導體產業鏈,臺灣「當仁不讓」成為發展Semi-Bio的最佳基石。然而,他們也呼籲並警惕,Semi-Bio的開發挑戰實在太多,更需要集眾人之力、建立大平台,加強在跨域科學的研究能量,才不會讓「美麗新世界」淪為「海市蜃樓」。
撰文/吳培安
理由3:半導體生醫不僅是跨界應用 而是「有溫度」的使命
事實上,對半導體業者(或是更為廣義的積體電路(IC)業者)來說,能夠拯救生命的生技醫療,也是發展跨界整合、應對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註:「摩爾定律」是由晶片大廠Intel創始人之一Gordon Earle Moore提出,指的是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但終究會面臨尺寸微縮的物理極限。面對半導體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終有一天會失效的擔憂,使得半導體業者紛紛尋求新的技術突破點,以及新的應用方向。)
由國際級AI晶片設計專家林永隆教授共同在今年創辦、近期正式亮相的戴克智慧(Daikso),執行長吳弘郁就表示,「原本所做的AI影像判讀技術是用在交通辨識上,冰冷冷的;但在和醫療領域接觸後,深刻體認到AI可以改變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我們懷抱著熱情一頭栽進這個『有溫度』的領域。」吳弘郁技術團隊平均年紀只有30歲左右,他們自此從資訊工程轉向生醫結合。
戴克智慧挾著能夠和晶片發揮加乘作用的AI影像判讀技術,並在林永隆的引薦下,通過了幾位權威醫師給予的嚴格考驗,並以打造輕薄短小、功能強大的泛用型平台為目標,希望讓臨床醫師都能把許多醫療設備的檢測數據資訊就地AI化。(詳見文後單篇報導)
坐落於新竹科學園區、總部緊鄰聯發科的倍利科技(V5 Technologies),則是在科技部活動的媒合下,與北榮放射線部結緣,以擴展AI應用新領域、希望運用半導體產業累積的經驗來救人的半導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倍利科技總經理黃建中表示,他們發現12吋晶圓製程中所使用的晶片缺陷圖像檢查AI,在影像處理及偵測上,與疑似肺癌的肺結節影像標示能夠互相呼應。
於是,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倍利科技沒有把公司堪稱世界影像辨識第一把手的技術,用到開發更具快速商業獲利的項目,而是開啟了和國內多家指標性醫院的合作,共同完成了大規模的回溯性臨床研究,並有望於今年底前取得第二類醫材認證。(詳見文後單篇報導)
倍利科技是由前台積電資深副總林坤禧退休後所創辦,黃建中一路跟著林坤禧創業走來,「用四年開發一個醫療影像AI產品,對傳統半導體業是無法想像的。」黃建中說。
倍利科技發現,12吋晶圓製程中所使用的晶片缺陷圖像檢查AI,在影像處理及偵測上,與疑似肺癌的肺結節影像標...